魂牵梦绕黄鹤楼(散文)
摘要:黄鹤楼风风雨雨千余载,几多磨难,几多悲情,也几多兴盛。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骚客为其讴歌和赞颂。笔者记得,伟人毛主席曾于1927年写过一首《菩萨蛮·黄鹤楼》的词,其中有两句最为著名:“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尽管毛主席一生没有见过黄鹤楼,但他登高触景、借古感怀的诗人情怀和伟人气度无人能比。
初识黄鹤楼是从唐代著名诗人崔颢的那首《黄鹤楼》开始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自此之后,游黄鹤楼便成了我日思夜想的一个梦。
去年暑假一个十分爽心的日子,有机会陪同家人,一道游览了久负盛名的“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
那天游人甚多,天气十分闷热。当我们走进景区,沿着“胜像宝塔”的围栏绕道前行,走过写有“三楚一楼”的牌坊,顿见一座气势磅礴、高大恢宏的黄鹤楼矗立在眼前,心头不觉为之一振,竟情不自已地高声叫道:黄鹤楼,我来了!
陪同导游是一位很有个性的女孩。刚走至“黄鹤归来”的铜雕前,她就指着眼前的名楼介绍,说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223年)。传说有一位衣衫褴褛的道士经过此地并得到辛氏酒店老板很好的礼遇。为感谢酒店老板,道士便在店家的墙上画了一只会跳舞的黄鹤。从此,辛氏酒店的生意就特别兴隆红火。十年后,道士重返此地,用笛声把黄鹤招下,便乘鹤而去。辛氏为感谢道士,遂出资建楼。故事虽具有神话色彩,但也不失为民间的一种美好向往。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60余米高的蛇山,面对滚滚东去的长江,自古就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美称,系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走进黄鹤楼一楼高大宽敞的大厅,只见正面壁上是一幅巨大的宋代画风格的陶瓷壁画《黄鹤楼图》。久久地凝视着这幅壁画,黄鹤楼的传说仿佛浮现在眼前,像是亲眼目睹了神采奕奕的仙人驾鹤远去的壮观。顺着两侧立柱细看,上面悬挂着一幅大气回肠的楹联,上联是:爽气东来,云雾扫开天地撼;下联为: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随着拥挤的游人上到二楼大厅,只见左边的壁上用大理石镌刻着唐人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其中一句是,《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据讲解员介绍,费祎,乃三国时蜀汉大将军,后成仙。那么,《黄鹤楼图》中的仙人驾鹤而去是不是此人?再瞧右边,所展示的是几个朝代修建黄鹤楼的建筑模型,其风格各有不同。
登上黄鹤楼最高层,视野开阔,可以俯瞰雄伟壮观的武汉长江大桥,远眺武汉三镇的绮丽风光。沿着楼层一步步向左走,拐个弯便可看到,离黄鹤楼百米之遥,醒目的红架下悬挂着一口“千禧吉祥钟”。据讲解员解说,这口钟为2000年所造,并于2001年元月1日零时零分首鸣二十一响。该钟体重20吨,取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相连相接之意。
随着讲解员手指的方向,游客看到在“千禧吉祥钟”的左侧前方,有一座雅致的小亭,取名“搁笔亭”。传说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来此游览,见到崔颢写的《黄鹤楼》一诗,不敢吟对,故搁笔离去。后人借此故事建了该亭。亭柱上有一对联:楼未起时原有鹤,笔从搁后更无诗。传说李白当时还口占了一首打油诗: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自古以来,黄鹤楼历经了不知多少风风雨雨,可谓命途多舛。在长期的兵火战乱中,黄鹤楼屡建屡毁,就在明清两个朝代,前后就被毁过七次,重建和维修了十次。因为黄鹤楼素有“国运昌则楼运昌”之说,故黄鹤楼的重建和维修就没有停止过。据介绍,最后一座黄鹤楼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
到了民国后,黄鹤楼的废墟就无人问津和光顾了。直到1957年建造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便于1981年决定重建黄鹤楼时选址在距旧址一千米的蛇山峰岭上。同年十月,重建工程便破土动工,直至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时代的楼为蓝本修改升华,使用了现代技术和建材,使得新建的黄鹤楼更加高大雄伟,气势磅礴(现在的黄鹤楼是钢筋水泥仿木建筑)。
黄鹤楼风风雨雨千余载,几多磨难,几多悲情,也几多兴盛。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骚客为其讴歌和赞颂。笔者记得,伟人毛主席曾于1927年写过一首《菩萨蛮·黄鹤楼》的词,其中有两句最为著名:“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尽管毛主席一生没有见过黄鹤楼,但他登高触景、借古感怀的诗人情怀和伟人气度无人能比。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站在气势恢宏的黄鹤楼上,远眺滚滚东去的长江水,不由得吟诵起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来,心中生出无限感慨。 共 1734 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