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记农民书法家刘其义先生和他的书法艺术
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一个扛着锄头的普通农民,日前在上海市组织的“第二届国际榜书大赛暨中国榜书艺术大论坛”中,其创作的书法作品从海内外应征的7463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榜书大赛第一名。笔者在震惊之余,带着疑问和困惑,专程赴桓台县新城镇仁德书画社对刘老进行了专访。初见刘其义先生,很难把他与书法艺人联系起来,他个头不高,身材敦实,浓眉大眼,虽不善言谈,但却平易近人,坦率真诚,热情好客。谈起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与热爱,作为性情中人的刘老感慨万千,娓娓道来……
1945年刘其义出生于邹平县长山镇小牛村,或许是地处范公故里的缘故吧,刘其义自幼聪慧,敏而好学,酷爱书画艺术,家乡丰厚的文化底蕴让他痴迷眷恋。范仲淹、梁漱溟、李广田、郭连贻、宋勉之等文化大家成了他效仿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尽管幼时无家境之优,但是刘其义受其哥哥刘其健的影响,迷上书法艺术。他清楚记得,农家的小院里、墙上成了他涂鸦的场所,他更不会忘记,自己在三九寒天,独自一人拿着木棒在雪地上写字画画的场景,正是这些苦难的经历,让刘其义对书法艺术过早地有了粗浅的认识。
在计划经济时代,农村的生活是清苦的。刘其义在本村上完完小后,又带着对知识的渴望,主动参加了业余中学的学习,每次上课他都聚精会神认真听讲,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对班主任书写工整的粉笔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他懵懂着自己将来有一天能够写一手工整秀气的毛笔字将是一生的追求和幸福。尔后,由于受家庭条件影响,他下学成了一名修理地球的普通农民,孤独的目光中,他没有自暴自弃,始终坚信:“奋斗改变命运”这一哲理。他在农业社里干过壮工、干过木工,以后当过工厂管理人员,业余时间始终保持着与书画的情缘。从小人书到历代碑帖,他时常不忘翻阅把玩。在经历过一场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后,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在家兄的督促教诲和帮助下,从欧体入手,认真临帖,挥毫泼墨,如痴如醉,夜以继日,从不懈怠。不管是夏日炎炎,还是三九寒天,临写的报纸铺的满屋皆是,有时候弄得手上身上墨迹斑斑,对此他却全不在意。正是由于自己的刻苦努力,他的书法从形似逐步到神似,开始渐入规矩,尔后刘其义临习了颜鲁公的《多宝塔》、《勤礼碑》,从中感悟到古人的用笔之道。在这期间,他的书法作品在长山镇举办的书画展中多次入选,并频频获奖初露锋芒。
为了提升自身素质和书法艺术修养,1998年9月,已是年过半百的刘其义先生,毅然参加了第六届中国书法培训研修班,聆听了当代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沈鹏、刘炳森、刘艺、孙伯翔、聂成文、李刚田等诸师的教诲,并得到徐本一先生耳提面授两年受益匪浅。在这期间,他又对隶书、汉简多有涉猎,并从《张迁碑》、《礼器碑》、《石门铭》、《西狭颂》、《武威汉简》中吸取营养,从而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增长了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同年,为了提升自身书法艺术研讨水平,他与邻村几位书法艺术爱好者相聚,商议成立了白云书画社,从最初只有四人发展到现在20多人。书画社每十天活动一次,大家轮流做东,将书法作品悬挂起来,相互观摩点评,并统一布置作业,在交流中共同进步。由于刘其义本着“能者为师”的原则,对待书法艺术始终抱着一丝不苟认真学习的态度,善于听取大家的建议和意见,综合素质有了长足进步。近年来,刘其义先生又将书法艺术拓展到石刻领域,不管是村碑、墓碑、牌匾,他的颜楷处处受到人们称道。与此同时,他的足迹还遍布杭州、济南、烟台、张店、滨州、博山等地,与周边书法家进行交流沟通,博采众长,虚心请教,逐步形成了自家风貌和个性特征。
采访中,刘其义告诉笔者,书法艺术依赖书家自身的修养,在岁月中积累,在激情中表现,在志趣中流露,在个性中张扬。纵观刘其义先生的书法艺术,既擅长秀气的蝇头小楷,又兼粗重雄强的榜书。观其近期所作,小字有欧柳颜赵为一脉的正统书风,清秀飘逸、精雅遒古,耐人寻味,大字榜书则气势雄强、先声夺人,观之五脏六腑无一不畅快。其书法汲取碑版之险绝,参以汉简之意趣,得北碑之蕴集而剔除粗野,着南帖而去其柔媚,将汉之峻峭、魏之风度、明清之情趣融合其中,力求自由潇散之风神,寄妙理于意趣之外,端庄中见灵动,轻盈里有凝重,生涩间融闲适。在创作任何一幅作品前,他更关注作品的整体布局,力求做到书法形式和内容的完美整合,着重抒发自我内心的感受,极力保持创作情境中的统一,扩大笔触的差异和变动性,将提按、轻重、粗细、行顿、刚柔、长短、断续和疾徐等矛盾笔触化作可视的节奏,统一协调在自己的作品中,赋予线条极大的表现力。在继承与创新,传统和现代的具有多重性的世界里,刘其义先生始终不移地坚持着有深刻积淀和纵横交错的传统渊深之路,从而赢得了行家的高度评价。
尽管整天以舞文弄墨为乐事,但刘其义的生命来自于农民,他的成长离不开农村,他的血管里仍然流淌着农民的血,性格中依然积淀着质朴厚道的农民本色。他也像农民一样春种秋收,不过,他不是用犁铧在大地上耕耘,而是用刀笔在宣纸或石碑上挥洒心血,播种艺术的种子。这种劳作,缘自于一种心灵的挚爱,有着只求耕耘、不问收获的心甘情愿,仿佛农民对于土地的深情。采访中,刘其义感慨万千,他说自己写字刻字,就像农民种地,只要播种了,就有希望在。很多时候,他总是活在这种希望里,耕耘复耕耘,不管艺术之外的天空如何变幻,正是一门心思钻研书法艺术,使他创作的书法作品走出了山东走向了全国,成为一名“扛着锄头的书法家”。
辛勤的付出,换来的必将是甘美的硕果。自2004年起刘其义先生便开始在全国书画大赛中频频获奖。其中2004年,刘其义在“中华艺术纵横”书画大赛中荣获楷书“二等奖”;2008年,刘其义在“中国上海榜书大赛中获得“优秀作品奖”;2009年,刘其义在上海榜书研究会组织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第三届中国中国榜书“大赛中荣获第二名。2010年,刘其义在上海组织的“迎世博首届国际榜书大赛”中获得第二名,今年初,在全国第二届榜书大赛中,刘其义的书法作品获得第一名。
生活中,刘其义处事低调,为人平和,谦虚谨慎,乐善好施。对自己的书法作品从不炫耀,也不感到满足。有人求字,他当即挥毫,从不含糊;无人求字时,他权当修身养性自娱自乐。除此之外,刘其义还积为学校、敬老院书写书法作品。
面对取得的佳绩,现为山东省书协会员、农民书法家的刘其义先生不为所惑,每日坦然待之,翰墨临池,笔耕不辍。愿他的书艺更加老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佳作,为世人留下更多精神财富。 共 2623 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