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植物百科 > 正文

陶渊明辞官(散文)

摘要: 陶渊明辞官(散文)...

陶渊明辞官(散文)


  一
  陶渊明这一回是铁下心要辞官了。
  他担任的彭泽令这个职位,总也算是一县之长,有品位的职务。郡守待他倒也客气随和,可郡里的那些个职员颐指气使,今天来要地税,且要立马上交,那脸色虎虎地阴着,似乎陶渊明欠了他上代的一万两银子,明天说要征80劳役,也要立马办妥,叉着腰吆喝,似乎是上面的什么大驾,后天又有……郡府设有七七四十九部门,这每一部门又有四八三十二职员,每一个部门似乎都想建功立业让太守青睐,以有晋职之机。于是都无事也要想出大事来,他们只要举笔划几下,干的反正是下面的事。陶渊明手下虽有几个差役,个个忙得昏头转向,再加上有许多是向百姓要钱要粮的事,陶渊明实在不忍去干。有的事只有拖下来再说。于是,他使出浑身解数,见天要挂着笑脸说好话,有时也就得罪那些吏役,听说那些人对陶渊明颇有意见。
  其实,他这次出任彭泽令一半是因镇军将军刘裕“惠爱为德”,再加亲右多劝他为长吏,而叔父几次奔走,给他弄了这个官位,盛情难却。想想既可拿官奉增加收入,同时也可实现自己济世的抱负,于是离家百余里,来到了这里任职。不想自己每天要这么做事,想想自己“质性自然”,无法造作勉强。故想当完成一年任期就辞官回家。
  却没有想到那一天(算起来,他已担任八十多天的彭泽令),说是郡派督邮前来巡视。陶公在郡里见过那督邮,听过他的说话,一句话里念错的字就有五个,写起字来,如狗爬似的,没有一个像样的字,可那姿态却是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陶公没有什么礼物给他,他对陶公便爱理不理地翻着白眼。但陶公想自己行得正,做的公,自然也不会买这种人的帐。他来就来吧,有什么大不了的。可身边小吏再三提醒他,这人的关系非同一般,那张嘴可以随便定人生死,一定要穿戴齐整,束上腰带,前去县界迎接,否则,可能会有小鞋穿。
  陶渊明不禁想起自己二十九岁那年,出任江州祭酒。这江州祭酒却不同于一般的祭酒,又叫别驾祭酒,职权很大,居于群僚之上。据说,这是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时才设置的。以王氏为代表的士大夫都参与“五斗米道”,五斗米道的主持为祭酒,可见这个祭酒的意味。而陶渊明任祭酒时,他的上司江州刺史王凝之正是五斗米道信徒。可他不久也就解职归田,说是不能忍受官吏杂务。想陶公之祖上曾为晋朝开国元勋,虽然二十岁那年家道衰落,但毕竟有不甘人下的傲气。如今却低声下气在他人手下,听任指使,不得自由,实在有失志向,于是便回田园寻找自如去了。当然陶渊明的才识不凡,而当时的社会又动荡不安,自然就会有识才之人,请他出山,或许因了生活,或许碍于情面,他进进出出了好几次。直到这次作彭泽令。
  如今想来,他连向当时名震一方的王氏族官王凝之都不肯折腰,现在,那个督邮算什么,论才学,乌鸦之肚;论职位,他陶渊明也要比他高半级。他岂能窝囊到没了人格去向小人低头折腰来保官位。于是,他仰天一声长笑。朗然说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那句话意思应该是:我过去连五斗米道的王凝之都不会折腰,怎么能向这乡下小人屈膝辱没自己人格呢?)便摘下乌纱,脱了官袍,口中念着“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大踏步走出县衙,奔向他的家园。
  
  二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一路上,那种摆脱枷锁,获得自由的欢愉和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乡野风光,使他的步子分外轻快,他高吟着“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为”。昼夜兼程,直奔故居。
  不想半路碰到羊长史。羊长史曾是昔日朋友,当年他奉命出使秦川,陶渊明写过诗送他。羊长史便劝陶公还是暂且委屈忍耐一下,不为自己,也为子女想一想,做人虽自己不可忽视,但更主要是为孩子,孩子有前途那才是千秋功业。有了地位为子女前途铺路那才方便,没听说现在都在传说“千拣万拣,不如拣个好爸爸”吗?眼光放远点,乡下人是要被人看不起的。否则,就会留下千古遗憾。
  陶公沉默一刻,慨然说道:“多谢羊长史关照,只是退隐之事,非陶潜一时冲动。昔日送君之诗中,有‘紫芝谁复採,深谷久应芜。驷马无贳(shi赦免,免除)患,贫贱有交娱。’富贵而畏人,不如贫贱之肆志。子女如若靠父辈而得地位,此实在是家道衰落的种子。何况现在朝内钩心斗角,争权夺利,战乱不已,为官的私重腰包,耀武扬威于百姓,叫陶潜如何去同流合污。吾唯一的希望就是《桃花源记》所记载的那一种没有欺诈、人人平等、安居乐业、和谐相处的生活。子女们能过上这种生活,就是幸福了。潜还有何求?”
  羊长史喟然叹道:“陶兄高风亮节,实堪钦佩。只是这世世代代为官总有利可图,否则,何以有争名夺利?其实小弟何尝没有退隐之念,可上司不允,家室不许,又无田园山庄,一旦退隐,可能也是鸡犬不宁。不知陶兄家室可允。”
  陶渊明微微笑了下说:“陶潜30丧偏。后遇翟氏,情投意合。吾往彭泽,她在家操持庄园,安于苦节。早盼吾归。”
  羊长史说:“东风相助,万事皆备。愿兄造一个真正的桃花源。”
  两人作揖告别。陶渊明便欣欣然赶向故居。
  
  三
  陶渊明兴匆匆,高叫“我回来了,回来了!”却不见妻子笑颜相迎。
  推开房门,见妻翟氏向隅而泣。
  陶渊明上前安慰。翟氏长叫一声,指着陶渊明骂道:“你这蠢货,自持清高,全不管妻儿前程。你清高,你退隐,远,你清高得过姜太公吗?人家隐居山中,直钩垂钓,却有周文王公车相请,荣华富贵,名声盖世;近,你清高得过诸葛亮吗?人家茅庐独居,却有刘主公三顾,一倾天下,纵横四海,流芳百世;妻儿们也享尽富贵。而你既已由归隐出山,就该如先贤名达,纵横天下,干出点名堂来。现在反而出山又辞官,全不为妻儿的欢快着想,全不为孩子们的前途着想。想想现在哪一个当官的不把自己的子女摆得四四整整。就你死要面子活要脸地辞什么官。你心中可有妻儿?”
  陶渊明先是愣了一下,继而笑着说:“贤妻之言固有道理,但为夫也是一番苦心。归隐山野,回归自然,与妻儿共享天伦之乐,求得平和生活是我也是夫人的心愿。去年我为镇军参军时,写的那些‘饮酒’诗,夫人不是倍加欣赏,那可说的都是归隐之愿。现在时世昏乱,奸邪专权,战祸累起,小人得志,百姓遭殃,我等虽有济世之志,却无济世之力,到头来却只能被利用来助长邪恶,祸害百姓。你说此时不归,何时再归?何谓妻儿前程?难道在这弱肉强食中把孩儿送到那些如狼似虎的权贵手中去受欺凌才是前程?平平淡淡才是真,亲近自然才是福。官当再大也有衰落的时候。想我曾祖,乃晋开国元勋,官居大司马,爵封长沙郡公。不过几代也便衰落。我何尝不是‘猛志故常在’,何尝不想‘余迹寄邓林’,然‘精卫含微草填海’是志,远离官场俗尘幽居山野也是一种志。如若能如桃花源那般,‘芳华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我们世代而居,耕种、读书、喝酒、作诗,自由自在,饱享天伦之乐,那不是天大的快乐,那不是人生最大的情致?多少人曾想着过上这种生活,然她们总因被世俗所缚,未能如愿。我陶潜却要如愿以偿,此不该高兴吗?”
  翟氏似乎少了气,只是追问一句:“此次归来,你还如往昔,过不了几日又去官场?”
  “往昔俗尘不净,为朋友之情,为上司青睐,为物质待遇,放弃了自己的志趣,到如今是一无所获。此次志向已定,愿夫人明我陶潜一片苦心。”
  翟氏转而笑道:“夫君志向既坚,吾自相携而随。刚才只是探试夫君心愿。夫耕于前,我鉏于后。孩子们也早盼着你回来呢。“
  陶渊明欣然推开窗户,只见窗外菊花灿灿,他拉着翟氏,来到菊园,采下一朵戴在翟氏头上,朗然诵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言,欲辨已忘言。”
  孩子们不知什么时候都围在他俩身边,齐声说:“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夕阳照着那一家融融而欢的笑脸。
  
  四
  后人好事,考证陶公子女无所作为,不见经传之因。归结为陶公好酒,使之后代愚笨。
  陶公在地下闻知后,不禁凄然一笑:“世已无知渊明者。想我陶公归隐山野,子女自然是山农之人,何须再出名声。如说子女无闻的原因,还不是因为辞官。后世能与吾同者几人,而求官觅禄者却纷纷。如何能够推知我心。看那碌碌红尘,急急功利,心中没了精神的灵台,却想寻找桃花源幽景,如何守得住桃源一片。更何况眼前大动土木,哪里还有幽静秀美的远离尘世的山野。看来,余所处之境还是值得庆喜。”
   共 3306 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