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物百科 > 正文

阿婆_1

摘要: 阿婆 【题...

阿婆

【题记】冬天到了,我家的火炉旁边,常坐着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正是我的祖母,今年已经93岁了。她坐在炉火旁,等着我们这些儿孙下班回家,一见到我们回来,就会笑着说:“娃们回来了,过来烤烤炉子”。就这一句话,顿时觉得温暖在心。而我的祖母,用自己平生的经历,庇佑着我们一直向前。在祖母的身上,让我体会到了她平生的:至苦、至真、至善、至美。
  【序】
  在我们的关中道上,把祖母叫婆。通常在别人面前说起的时候,前面会带个“阿”(读e),常说:阿婆。俗话说:一个好女人,可以恩惠三代子孙。这一点,在我的祖母身上充分体现了。我们这个家庭,现在已是四世同堂了,过着平淡安宁的生活。从我的记忆中,曾祖母活了90岁,去世时我刚8岁,因而印象不是很深刻。而我的祖母,现在已是高寿了,让我觉得在她的身上,有很多的闪光点,是我一生学习的典范。
  【一】
  阿婆,平生至苦。
  1921年,阿婆出生在一个古老的村庄,正值兵荒马乱的年代。她兄弟姊妹一共六人,因大姐在8岁时夭折,所以祖母就成为了家中的老大。那时候,缺衣短粮,为了给家中减轻负担,就将祖母在16岁时,嫁给了我的爷爷。在他们结婚一年后,就一起去省城的皮货行,给一家亲戚打工,收入和日子过得都不错。这也是阿婆和爷爷过得最幸福的一段人生时光。好景不长,在一年以后,家里寄来了书信,让他们回家,说有急事商量。
  就是这一次回家,改变了阿婆一生的命运。回去的时候,一大家族人商量着谁去服兵役的事情。这个时候,正是1940年抗日战争最焦灼的年份,国民党部队摊派每一个大家子都要出年轻力壮的男人去当兵,我们这里称为“抓壮丁”。而我的爷爷,在家中排行老二,被家中推荐去当兵。没办法,只能服从。这个时候,我的父亲刚好出生,才100天。看着媳妇和婴儿,爷爷实在是不想去,眼泪都快流干了。
  这一去,爷爷就再也没回来。据说,牺牲于“中条山战役”,但是遗体至今未见,成为一个谜团。在失去爷爷的日子里,阿婆孤儿寡母,尝尽了人间的苦。那个时候,本来就兵荒马乱,饿殍遍地,日子实在是太艰难了。阿婆为了养育父亲,就给家庭条件好的人家,织布、纺线、纳鞋底、做寿衣、打零工等等,勉强可以糊口。但是阿婆从不叫苦,一心只想把父亲抚养成人。她记着爷爷走时,寄回来的信件,是别人读给她听的:父亲母亲大人、岳父岳母大人:我这次去当兵,可能就不得回来了。希望您们照顾好我的妻子和儿子,拜托了。如果我能回来,父亲母亲我一定好好孝敬您们;如果我能回来,岳父岳母大人我一定做牛做马报答您们的恩情。千万不要让我妻子和儿子无人照顾。就是现在,阿婆还能一字不差地背读下来。我知道,这是支持阿婆活下去的希望,同时也是给自己留下一生的寄托。
  除此之外,阿婆娘家的母亲去世了,因此那一家人的生活衣物还要她操心。阿婆要从自己的家人和娘家人,需要她照顾的人,加起来就有十几口。因此,她每天都是匆匆忙忙,忙里忙外,白天给别人家干活,晚上纺线织布,缝缝补补,为这些需要她的人操劳尽心。就这样,一直到解放后,阿婆才不至于那样辛苦了。在那些年,阿婆可谓是吃尽了人生的苦,受尽了人间的不公。但是有阿婆支撑着,让父亲和家人,还有娘家人走过了那个黑暗而艰苦的年代。
  【二】
  阿婆,平生至真。
  在我19岁的时候,正在外地上学。这一年父亲得病了,瞒着我,不想让我知道,害怕影响我的学业。父亲母亲来学校看我,只说去省城转转,当时我也没在意。事后才知道父亲的呼吸道长了一个肿瘤,恶性良性并不知道,只有动手术后才能确诊。幸好是良性肿瘤,一家人的心才算落地了。而在这件事上,体现出了阿婆性情的至真。她对父亲说:“娃,放心看病吧。娘一辈子不亏人,没做过伤天害理的事,老天爷有眼,不会跟我过不去的。”
  话虽然是这样说的,阿婆避过父亲不知流了多少次眼泪。为了给父亲看病,她去找娘家的兄弟,也就是父亲的舅。她对兄弟说:“你外甥要看病,让姐先借你一点钱,过后给你还上”。没想到,她兄弟说:“没钱,我的日子过得都结结巴巴的。”。就这一句话,一下子激怒了阿婆。只见她,对着娘家兄弟的脸就一个大巴掌,全屋的人都愕然了。只听娘家兄弟喊道:“姐,你凭啥打我。你看我都这把年纪了,孙子都有了,真不给我脸面啊。”只听阿婆说:“++,你还知道脸面啊!就是不说人话。人要有良心啊!你摸着自己的胸口想一想,你娃是怎样长大的?”说着,阿婆的眼泪就流下了。
  阿婆接着说:“++,你比我娃只大三岁。那时候,咱娘去世的早,你才10岁。记得,在一个冬天,我来看咱爸。看到你的棉鞋已经破烂不堪,脚趾头还在外面露着呢。我一看,心疼的直流泪。我二话不说,回到家里,连夜给你做了一双棉鞋送来。这个你忘了吗?就是你穿鞋的布料,是我给你外甥的,但是我看到你恓惶,就给你做了。今天,我来向你借钱,也不是我的本意。因为你是他舅,不管咋样,都应该给我一个说法,好歹我娘家还有人啊!其实,看病的钱也够了,就是想让你给我拿个注意,顺便猜一下你的心。不想你娃,昧着良心说瞎话,我不打你打谁?你每年养一头大黄牛,一卖就是一万多,给谁装穷呢?我是你姐,就见不得你这样胡说。”
  一席话,说得她兄弟哑口无言,满脸通红,一下子跪倒她面前说:“姐,我不对。没有你哪有我的今天。都怪兄弟一时糊涂,忘了本。姐,你说,外甥看病需要多少钱?”阿婆破涕为笑,扶起兄弟说:“++,只要你的话对,姐就知足了。说正话,就是想你给我拿个主意,这手术做还是不做?”……。从这一件事上,足矣看出阿婆性情的至真。
  【三】
  阿婆,平生至善。
  阿婆,在教育父亲的时候,一直是严厉有加。因为,她从小教育父亲,要自强独立,一切都要靠自己争取。阿婆知道,没有父亲的孩子,必须学会吃苦,学好本事。父亲不负阿婆的期望,考取了省城的音乐学院作曲系。这对于阿婆来说,也是对自己多年来艰辛的一种回报,让我的爷爷在九泉下也瞑目了。为了供给父亲上学的费用,也为了给自己有个落脚,阿婆在这时候,嫁给了同村的一个人家。那家有一儿一女,妻子早逝,也是可怜人家。但是,阿婆只图人好,用心过日子,而且承诺不再要孩子,把那家的孩子当自己亲生的来对待。
  这一过去,就是50年啊!给那家人家,把孩子带大,男孩娶了媳妇,并且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女孩到岁数嫁了一个好人家,总算是有了一个完满的结局。可是,阿婆还帮助那家人,带大了孙子,男孩娶妻了,女孩都嫁了,总共5个孙子。等到看着把那家人的父亲安葬了,过了三年。他们的儿子和媳妇觉得阿婆没有用了,就想赶她出门。阿婆没有抱怨,只收拾了自己简单的铺盖,和100斤粮食就回我家了。村里的人都骂那家人无情,没良心。而阿婆淡淡地只说了一句:人要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其他的都是世上的。
  阿婆,可以把自己半个世纪的操劳轻描淡写。我知道,阿婆心善,只要我们过得幸福快乐就行,不与他人计较身外的得失。自从,阿婆回我家以后,那家人的房屋脊兽被雷霹了,村里人都说是报应;自从,阿婆回我家以后,那家人的儿媳妇得了“痴呆症”,村里人都说是罪有应得;自从,阿婆回我家以后,那家人的孙子离婚了,村里人都说是那是亏人的太多了。而阿婆只说:一切都有因果,要给后人积阴德啊。
  在我的人生成长中,阿婆给我的教育太深刻了。她虽然是农家妇女,不识字,但懂人生、通大理,心地良善。在我上学的时候,她教导我,一定要尊重先生,和同学搞好关系,不要欺负别人;在我工作的时候,她教导我,干公家的事,要凭良心做事,不要拿公家的东西。与同事相处时,吃亏是福。如果你觉得自己差不多了,那个人就吃亏太大了。将心比心,就能做好人。在我成家立业的时候,她叮嘱我,一定要对媳妇好,你的子女都看着呢,要给后人做个表率。现在,我已到人生的中途了,回头看看,阿婆的话是正确的。
  【四】
  阿婆,平生至美。
  阿婆是一位能干的女人,做饭、缝衣、织布样样精通。不管是家里的活,还是地里的活,她都能应付自如。因此,在村里的口碑极好,她给村里家家帮过的忙,多不胜数。在她80多岁的时候,还能在缝纫机上做活、绣花,而且耳不聋、眼不花。可见,年轻时的她,绝对是一位心灵手巧的人。她到现在,对自己的穿衣,还是那样利落干净,给人一种敬仰的心。试想,当自己90多岁时,还能像阿婆这样吗?
  在阿婆的心里,一直有一种大美的气度。她在自己的人生中,用“高台教化”听到的故事,淬炼了自己的人生。她经常用传统古装剧《铡美案》中包文正的话启发我们:拿去这些银钱,让孩子好好去读书,只明理来莫做官。因此,阿婆在我家庭的影响中,起到了关键性的指引。我们父子三人都从事文化,没有人走仕途。现在,想想,一位不识字的农家妇女,能培养出两代从事文化的子孙,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因而,阿婆身上有一种大美,直通人性的真善美。
  在阿婆的手工技艺中,能够用揉出的面团,捏出各种花卉和小动物,在我们这里称为“面花”。是农家人婚丧嫁娶的必备礼品和祭品。阿婆不用纸笔,却能梳理出经纬之线,织出漂亮的花布。阿婆不用尺码,却能裁出得体的衣服。这些心灵手巧的活计,对于阿婆来说,就是信手拈来。这些足以说明,阿婆的美在心中,巧在手中。现在,我的床上还铺着阿婆手工织的单子。能够持家、会女工、能教育好子女的女人来说,无疑是传统中的优秀女人。虽然现在时过境迁,但是阿婆身上的那种美,是现代女性无法做到的。
  大道至简,对于一个传统女性是最好的人生印证。阿婆,通过自己近百年的人生的经历证明了这点。在文明社会中,知识固然重要,但是道德和操守更为重要。在富有的社会或者家庭,没有良好的道德观念,只有滑坡,乃至走向消亡。家和国的兴旺,在事理上是相同的。一个国家要好,就是有千千万万为“相夫教子”作出牺牲的女性,这样国家才能兴旺起来;一个家庭一样,就是有一位默默付出的女人,教育和监督好自己身边的人,这样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
  
   共 3923 字

上一篇:难忘粥香(散文)

下一篇:青春风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