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数码 > 正文

【武陵春.思慕】

摘要: 【武陵春.思慕】最佳答案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武陵春.思慕】冷月斑驳终有梦,风惹锁思来。砌下凉亭素锦哀,谁把旧情怀?香檀...

【武陵春.思慕】

最佳答案 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武陵春.思慕】

冷月斑驳终有梦,风惹锁思来。

砌下凉亭素锦哀,谁把旧情怀?

香檀不解相思意,不语柳章台。

弦断音稀泪洗阶,空洒叶中槐。

图片发自简书App图片发自简书App图片发自简书App

古诗词赏析系列

举例赏析:古诗词鉴赏——形象技巧

所谓形象,是指诗歌中蕴含的形象,包括诗人自我的形象,诗词中描写的人物形象,诗词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

“形象”包括:“意象”与“意境”。

意象,即诗歌中依托的形象物,它可以是人象、物象、景象、事象等。

意境,即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而成的一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意境一词最早源自佛经。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您问我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啊,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何时归去团聚,一起在西窗下的书案上习画,一起剪去烛花,诉说当年巴山夜雨秋池涨潮的场景。

诗句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有两人:“君”和“我——作者本人”。景物形象有“巴山夜雨”“秋池”“西窗烛”,这两种形象都是诗词的意,表现出作者客旅的寂寥。“归期未有期”喻示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愁苦之情。“巴山夜雨涨秋池”暗指身处险境,仕途失志的愤懑抑郁之意。“何当共剪西窗烛”又表达了对未来团聚的向往。这三句是诗词的境。由回归故乡共剪西窗烛的意象,引申到仕途坎坷,最后又将相思之情转化为重逢的希冀,这种层层递进的写作手法达到了情节交融、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

古典诗歌形象,是意蕴和情感的载体,它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倾向之间有着相对固定的意义对应关系。如诗歌中“舟”的形象:或寄托游子漂泊之感,或倾诉思慕幸福、追求自由之情。

武陵春·春晚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两首诗词,意象同样都用到了“舟”。而舟字在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却大不相同。

“只恐双溪舴艋舟”中的舟,指愁重舟轻,载不动哀思之愁。倾诉的是相思无处安放的苦楚。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中的“行舟”,抒发了羁旅思乡、沧桑漂泊的感触。

诗词中除了运用意象,意境的写作手法外,通常还把“形象”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王国维《人间词话》曾把“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称为“有境界”。有“我”之境。即诗句本身带有浓烈的主观情感。无“我”之境,即诗词中作者的感情倾向不明显,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中“日暮”“乡关”“烟波江上”等意象所表现的不知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游子形象,就是有“我”之境。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茎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池边树”“月下门”则表现主人公纯净恬淡、闲适明亮的愉悦心境的外化,诗句中看不出作者明显的感情倾向,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也就是我们说得无“我”之境。

上一篇:DNF四川一区

下一篇:evening是什么意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