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时新闻 > 正文

2017年李河君现在排名

摘要: 2017年李河君现在排名最佳答案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他是中国前首富27岁身家8000万,公司被停牌3年,如今被曝踢出局,...

2017年李河君现在排名

最佳答案 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他是中国前首富27岁身家8000万,公司被停牌3年,如今被曝踢出局,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AI财经社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2017年李河君现在排名1

当港股的投资者们都在为腾讯、恒大欢呼雀跃时,也曾在两年内大涨1800%的港股“神话”汉能薄膜还会成为资本宠儿吗? 前首富李河君又还有多少机会重头再来?

文|AI财经社 周晶晶

编辑|祝同

已停牌将近三年的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再次迎来复牌的曙光。

2018年4月4日,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能薄膜”)发布复牌进展最新公告称,集团已完成对集团活动、业务、资产、负债、财务绩效及前景等资料作详细披露,并已提交到香港证监会,满足证监会对集团复牌的第二个必要条件。

在港股市场,汉能薄膜曾是神一样的存在,股价曾在两年内大涨1800%,从港交所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市值股票,摇身一变成为不亚于特斯拉的行业巨头,被称为港股神话。2015年5月20日,因操纵股票嫌疑,被香港证监会勒令停牌,至今已快3年。

为重回港股,3年间,李河君一直试图与香港资本市场监管部门沟通以争取尽早复牌。2017年9月,汉能薄膜以李河君8年不能任董事为代价,完成了第一个复牌条件。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因汉能曾力压马云王健林的中国前首富,经历了长达3年的至暗时刻,能不能打好眼前的这场翻身仗,仍未可知。

风起水电

从李河君位于汉能总部的办公室望出去,可以清晰地看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北园。

从2015年5月开始,这里就成了汉能的总部。此时的李河君已凭借汉能一手构筑了清洁能源王国,力压当时风头正盛的马云、王健林,二度拿下首富桂冠,成为媒体闪光灯追逐对象。谁曾想到三十多年前,在2200公里外的广东河源村庄,李河君还做着走出农村的“远大”梦想。

1967年,李河君出生于广东河源20公里外的一个小村庄,高二就参加了高考,被广东惠州师范学院录取,这在当地也是光宗耀祖的事。李河君对这个成绩并不满意,直接撕掉了录取通知书,第二年他拿到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录取通知书。

大学期间,他得到一位大学教授5万元巨额贷款——当时政府公务员每个月的收入不过100元左右——李河君利用这笔钱与合伙人一起,在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销售玩具和电子设备。

李河君与汉能的故事,从1994年开始。

1994年的中国,保健品是最炙手可热的行业。当年,巨人集团史玉柱放弃赖以起家的电脑产业,推出“脑黄金”等12种保健品,乐百氏买下马家军赢得长跑奥运金牌的“独家秘方”,电视里铺天盖地的广告诉说着这个暴利行业的繁荣。

李河君并没有选择这个能把猪吹上天的风口。

这一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动了曾经被国企垄断的水电行业,民营企业也可以在此分得一杯羹。 在污染环境的火电陆续被关停、水电受鼓励的政策背景下,李河君认为水力替代火力发电是迟早的事,这一年,汉能成立。

此时,27岁的李河君,财富积累已实现从5万到8000万的转身, 也让他投身烧钱巨大的水电行业成为可能。1998年他回到家乡,一头扎在水电站研究和实践上。

2002年,李河君等待的风终于来了。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电荒已经开始发生。仿佛一夜之间,电,成了中国经济的生命线。

从2002至2011年,历时八年,耗资超两百亿人民币,李河君带着近万名汉能人,在海拔2000米的金沙江一锹土一锹土地将金安桥水电站挖了出来。该电站装机规模比中国葛洲坝水电站大10%,比当年象征美国实力的美国胡佛大坝大30%。无论如何这都是中国水电领域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座丰碑。

“这么大的项目,没人相信我们能做成,国家也不相信,全中国人都认为李河君疯了,都在等着看他的笑话。”李河君的一位老友在媒体采访中感慨。

新能源大王力压马云成首富

历史上有很多极具前瞻性的创业者,发现了新的商机和市场空白,由于没有转化成商业价值,很快就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做商业的经验是,光具有前瞻性还不行,“得踩对点”,李河君的成功离不开踩准时机。

早在2006年,李河君就注意到了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光伏产业。那时,中国最热的光伏材料是晶硅,最红的企业叫无锡尚德。2005年底无锡尚德在美国纽交所上市,融资4亿美元,创立者施正荣也因此成为2006年的中国首富。

2009年,汉能水电业务格局已定,李河君开始开辟汉能的第二条跑道——薄膜太阳能。太阳能有两个技术路线,一个是晶体硅,一个是薄膜。这一时期,晶体硅在太阳能光电池市场占到95%以上的份额,薄膜式微,且并没有形成产业化。

在进军薄膜的时候,汉能几乎没有一个专家,唯一的一个太阳能专家还是晶硅方面的。李河君的决定几乎遭到全公司不解和反对。金安桥项目第一功臣、集团名誉副主席刘兴荣甚至直接对老板说“薄膜我不懂,你别找我”。

相比晶体硅,薄膜更轻薄、柔软,能够像芯片一样潜入各种载体,可广泛运用于移动3C产品、可穿戴设备以及太阳能全动力车等领域,李河君认为,移动能源是能源利用方式的一场革命,其实质就是用薄膜发电随时随地提供能源,实现能源的无处不在。

2012年,汉能陆续将德国Solibro、美国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GSE)及Alta Devices四家当时拥有全球最先进薄膜太阳能技术的公司收入麾下,一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领先的薄膜太阳能公司。

2015年,移动互联网的春风吹向各行各业,业内对薄膜发电也逐渐认可。这场并购极大刺激了汉能薄膜股价。

2011年,汉能薄膜市值仅在40亿港元左右,到了2015年,公司股价一度超过3000亿港元,公司股价在2014年末到2015年初期间上涨了400%。《201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48岁的李河君以财富1600亿元成为新一届中国首富,此前你争我赶的王健林、马云分别排名第二第三。

股价25分钟内腰斩 昔日首富被踢出董事会

2015年,对李河君来说是十分魔幻的一年。这一年,李河君以“新能源大王”、首富的身份被熟知,也是在这一年,汉能迎来了至暗时刻。

当时薄膜发电技术远未成熟,公司股价却总是异常上涨,从那时起,质疑的声音就从未停止。其中,关联交易最为外界所诟病。

2013年,汉能薄膜的关联交易达到100%。2014年关联交易略有降低,仍高达62%,前五大客户占销售额的98%,且汉能薄膜并未公布另四大客户的相关情况。

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关联交易历来是把双刃剑,它可以促进公司规模经营,也能营造企业规模扩张的假象,但那只是数据,而非实际业务的独立造血能力。疯狂的关联交易可以在短时间内让一个股市巨头横空出世,也可以让其在短时间内殒命。近年来被讨论颇多的乐视就是典例。

2015年5月20日那个黑色星期三,李河君控股的汉能薄膜发电开盘后22分37秒内闪崩被迫停牌,坐上首富交椅的李河君个人财富几乎遭遇腰斩,25分钟之内,蒸发了900多亿港币。当年7月15日,香港证监会指令联交所暂停汉能股票交易。据外媒报道,不久后香港证监会以涉嫌市场操纵对汉能薄膜发电展开调查。

那几个星期,李河君一直散步不说话,偶尔会打电话安慰别人:不着急,大不了从头再来。

如果问李河君当时最害怕听到什么词,莫过于“欺诈”。因为一旦香港证监会以“欺诈”定性汉能股票异动,并得到法官认可,将是比个人财富蒸发千亿、富豪榜排名跌落百名更为灾难的结局。

直到现在,李河君在公开场合提及此次“意外”,都将其定性为恶意做空行为。事实上,无论是“受害人”的他还是第三方监管部门,也始终未能寻获那个“元凶”。

2017年1月,停牌近2年,香港证监会宣布,将在原讼法庭展开法律程序,寻求对汉能薄膜前主席李河君和其他四名现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作出取消资格令。这是汉能薄膜发电复牌的第一个必要条件;与此同时,汉能薄膜发电要公开刊登一份披露文件,提供关于该公司一切经营活动、资产状况、负债情况、财务表现乃至未来发展前景的详细资料。

6个月后,李河君被香港法院判决取消董事资格8年,而其他管理层也都被取消资格不同年数。虽然名义上退出了汉能薄膜发电的董事会,但目前李河君仍是母公司汉能控股的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2018年3月27日,汉能薄膜公布2017年年报,公司营收61.47亿港元,同比增长约37%,实现净利润约2.61亿港元。继2015年那场风波导致亏损后,上市公司连续两年盈利。

年报显示,山东淄博汉能薄膜太阳能有限公司(简称淄博汉能)的股权已悄然变更。一家名为华丰源的神秘资本携手淄博当地国企接盘了汉能创始人李河君手中的股权。该行为被视为减少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关联交易的举措。

经历了近3年的煎熬等待后,汉能薄膜复牌希望又重新燃起。

只是,当港股的投资者们都在为腾讯、恒大欢呼雀跃时,也曾在两年内大涨1800%的港股“神话”汉能薄膜发电还会成为宠儿吗? 背负“前科”的李河君又还有多少机会重头再来?

2017年李河君现在排名2

金安桥水电站建成以后,他觉得没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文 / 华商韬略 杨凯

5年前,要让中国领先一把的李河君信心满满地宣称:到2020年,汉能将实现销售收入一万亿,市值两万亿,盈利一千亿,要像美国的微软、苹果和韩国的三星一样,成为中国企业的代表。

2020就要到了,可汉能已经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没钱了

“李河君出来!”“还我血汗钱!”

10月11日晚,在第三轮谈判破裂后,数百名讨薪员工将位于北京奥森公园附近的汉能总部团团围住。

从今年10月8日起,讨薪员工代表前后与汉能方展开3轮谈判。僵持3天后,他们最终只拿到总计5万元补偿款。

大家自愿将这笔钱给了一名不久前刚刚确诊了癌症的困难员工。由于公司拖欠工资和单方面停止缴纳社保和公积金,这名急需治疗的病人,发现自己已经没办法正常使用医保卡了。

“李河君已经跑路了”“汉能这回彻底完蛋了”……各大社交平台上,汉能“欠薪门”持续发酵。

危机始于今年5月。

5月28日,汉能集团未准时发放薪酬,拖延到了5月31日。员工们没想到,这也是最后一次领到工资。

6月,汉能集团各分子公司全面停薪,仅少数部门正常发放薪酬。

起初,汉能高层解释称,由于代发薪酬的锦州银行出现“横盘”问题导致工资未能正常发放,公司会尽快与锦州银行沟通并完成发薪。

7月10日,汉能方面承诺会尽快补发6月未发放薪酬;可到7月28日发薪这天,汉能既没有补发6月应发薪酬,也没发放当月薪酬。

8月,汉能集团高层再次承诺:“1、全员五六月份工资9月30日—10月15日补齐;2、在9月30日前主动离职的员工工资会于9月30日前优先发放;3、会与离职员工签署离职手续,并明确关于7/8/9月工资于11月30日结清的事项,其它报销费用在2020年1月30日前结清。”

但从8月开始,汉能集团停缴了员工社保、公积金。员工报销款也开始停发。

9月19日,一名汉能员工因被拖欠工资等各项费用共计44万元,生活难以为继,爬上办公楼顶层欲自杀,后被公安人员救援。

据界面新闻报道,汉能目前有近7000人被拖欠了五个月的薪酬,平均每人超10万元。加上拖欠的公积金、社保等费用,汉能集团目前所欠员工薪酬至少10亿元。

10月15日,汉能集团主席李河君发布了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首次回应汉能集团欠薪事件。

他承认汉能集团确实出现员工薪资缓发和社保停缴等情况,但坚称自己不会“跑路”,汉能也不会“完蛋”。

李河君在信中承诺,汉能集团目前正在陆续发薪,“预计11月应该可以恢复正常发薪”,同时,从11月起公司除正常发放工资外,还会给员工补发所欠工资每月的50%,直到全部补齐为止。

按照他所说的解决方案,至少要到明年8月才能付清拖欠的所有员工工资。汉能的资金压力可见一斑。

而这已经不是汉能第一次靠员工“输血”了。

2018年,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曾发布“358条款”:18级总裁,每个月只发8000元薪水;16级总监每个月只发5000元薪水;14级以下每个月只发3000元薪水。不签“358协议”的每个月只发放最低工资标准的2120元,三个月之内不签字的直接解除劳动合同。

2018年7月,汉能集团“要求”15级以上的员工购买金融产品。认购最低20万元起,级别越高,认购额度越多。如果员工认购完成率低于50%,可能会被辞退,高于50%但不到100%则可能被降薪。

此外,据财新报道,汉能还长期拖欠经销商、供应商款项。曾有经销商前往汉能总部拉横幅讨要各项欠款,总计约4-5亿元。

眼下,李河君再次把自己推到了悬崖边上。

【千亿帝国平地起】

工资可以不发,但做生意一定要是大手笔。小打小闹从来都不是李河君的性格。

第一次创业,身无分文的李河君一张口就跟系里教授借了5万块,那可是1991年。

2002年,李河君接下总投资近200亿的金安桥水电站项目。当时,“全国人都笑话”李河君,一家民营企业想建设这么庞大的工程“根本不可能”。可他不惜负债百亿,也坚持要干。

2008年,在金安桥水电站建设的冲刺期,李河君突然决定跨入光伏领域。这一次,一出手就是2000亿的大买卖。

李河君看中了当时已经被主流市场淘汰的薄膜发电技术。

此前几年,晶硅发电和薄膜发电曾经展开过一场声势浩大的技术、市场和成本竞赛。

起初,两条路径各有优劣。晶硅发电原材料价格昂贵,但转化率高,稳定,使用寿命长;薄膜发电原材料价格便宜,成本方面略有优势,但占地面积大,转化率低,技术难度也大得多。

可没过多久,多晶硅材料价格迅速从每公斤500美元下跌到每公斤50美元。薄膜发电在技术和成本上全面落败,迅速被主流市场淘汰。

2009年,薄膜电池组件的全球市场份额仅剩14%,并且还在持续萎缩。除了美国的First Solar,全球范围内基本没有上规模的薄膜电池生产企业。

在国内,新能源领域的风云人物施正荣和彭小峰都曾重金下注薄膜发电,均以失败告终。

但李河君觉得这是个机会,“别人不要的,正是我们的机会”。

他看中的是薄膜化、柔性化材料的应用前景。理论上讲:只要有阳光,万物都可以覆盖薄膜材料发电。

▲2017年,汉能推出薄膜发电建材“汉瓦”声称要改变“世界的屋顶”

李河君觉得,只要肯砸钱、花时间,成本和技术都不是问题。

从2009年开始,他到处讲述自己庞大的太阳能薄膜计划——短期目标是2012年实现产能300万千瓦;终极产能目标1000万千瓦,超过全球薄膜光伏组件年产能。

“不是疯子就是骗子”。起初,没几个人相信他。

不过,2011年,金安桥水电站一期正式并网发电,所有人都对李河君刮目相看。“它就是个印钞机,每年能赚几十亿”,他逢人便讲。

同年,国开行放开对光伏贷款,给了汉能300亿元贷款授信额度。

这成了李河君的两大游说利器。

2010年秋天,海口市政府一行人受邀来到汉能北京总部考察。

欢迎酒宴上,李河君提出,要用10年时间,在海口投资175亿元建设薄膜电池生产基地。

这一年,海南省的GDP在全国排名倒数第四,海口市全年GDP不足500亿元,迫切需要招商引资。

海口方说, 10年未免太久,另一家光伏巨头英利不到一年就在海南投产了。

“那就五年!” 李河君爽快地答应了。

言谈间,李河君张口闭口就要“灭掉英利”。问他太阳能薄膜技术好在哪里,他说相当于“彩电中的液晶技术”,成本低,最先进。

海口方本来对汉能的资金实力有所顾忌,可李河君一句“汉能是国开行的长子”瞬间让一行人吃了定心丸。

当年10月,作为“海南省和海口市重点建设项目”,海南汉能硅基薄膜太阳能研发制造基地项目顺利签约。

海口政府诚意满满。汉能成立的海南光伏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6亿,有3亿是海口市政府提供的无息借款。在政府协调下,汉能又从海口农信社获得5亿元贷款,从海南省工信厅争取了6000万元的项目扶植资金。

拿地价格也给了极大优惠。25万一亩的工业用地,汉能只用10万就拿下了;当时报价超过110万一亩的周边配套用地,汉能拿地价仅为30万元。

据财新报道,第一期项目计划投资约24亿元,除了地方政府和银行提供的8亿元,通过高报设备投资等方式,汉能的实际投资不足4亿元。

汉能虚报建设规模和投资的手段没多久就被逮了个正着。

2013年,国家审计署发布公告,指出广东汉能光伏1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单位存在多报建设规模和装机容量的现象,违规获得中央财政金太阳示范工程补助资金2637.25万元。

“政府出资三分之一,银行出资三分之一,汉能自己出三分之一,有时汉能连自己的三分之一也不出”。

通过“三三制”的方式,汉能的雪球越滚越大。

在短短2年多时间,李河君成功游说了海南海口、四川双流、广东河源、浙江长兴、山东禹城、江苏南京、邳州和武进、黑龙江双鸭山、青海、江西等地方政府及银行,加入这个号称总投资额近2000亿元的太阳能帝国。

可是,之后几年里,这些项目绝大部分没能如期投产,负面消息不断。

对外,汉能在光伏产业的低谷期频繁出手抄底,收购了德国索利比亚、美国米亚索能等多家全球知名的太阳能公司。这被认为是汉能的“技术自救”。

李河君的千亿帝国神秘而魔幻。

在他口中,汉能早已成为“全球规模第一、技术第一”的薄膜太阳能企业。

可是,历年的太阳能组件出货量排名榜单中都没有汉能的名字。所谓“技术第一”之外,汉能对于度电成本也从来绝口不提。

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李河君身家的暴涨。

2015年2月3日,李河君一举超过马云和王健林,以1600亿身家成为新一任中国首富。

【25分钟亏了1000亿】

2015年5月20日,足以让李河君铭记一生。

这一天,在没有任何实质性利空消息的情况下,汉能薄膜的股价在开盘后不久的短短25分钟时间里暴跌了47%。公司市值蒸发1435亿港元,李河君个人身家蒸发1167亿港元。

起初,他对股价闪崩不以为然。当天晚上,他在河北演讲时还说,“tomorrow is another day”。

5月28日,李河君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还表示,公司正处于历史上的最好状态。

可事情远比他想象中严重。

股价暴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

7月15日,在主动申请临时停牌两个月后,汉能薄膜被香港证监会勒令停止股票交易,并不得复牌。证监会对汉能立案调查的主因是汉能薄膜发电与母公司汉能控股集团的关联交易、涉嫌内幕交易、操纵股价。

汉能薄膜的关联交易事件曝出后,汉能被迫宣布终止内部关联交易。2015年,汉能业绩大“变脸”,营收骤降至28亿港元,净利润从2014年的32亿港元变成-122.34亿港元。

“人怕出名猪怕壮”。李河君成为首富之后,汉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负面缠身。

他觉得,该是出成绩的时候了。

“投入了4年,今年必须翻身,拿出产品”。“能不能完成任务?”

“能!”年会上,高管们一个个神情悲壮。

李河君将2015定为“决胜之年”。在他的设想中,只要拿出成绩,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

只可惜,“帝国”崩塌的速度远超他的想象。

现在看来,汉能薄膜当时的状况确实不太正常。

财报显示,2013年汉能薄膜32.74亿港元的营收100%来自母公司汉能控股;2014年上半年,营收的98.7%来自汉能控股。2010年-2015年,汉能薄膜累计营收148亿元,几乎全部是向母公司汉能控股销售设备所得。

同时,母公司汉能控股也是汉能薄膜最大的供应商,2013年占比达到54%。

汉能的业务模式相当简单:第一,把自己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线卖给母公司汉能控股及其附属公司;第二,把母公司汉能控股制造出来的组件买回来,然后安装到相关的发电站上。

确是关联交易无疑。

通过这样“自产自销”的业务模式,在光伏行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汉能却逆势大赚,2014年毛利率高达85.1%,净利润率53.8%。而2015年终止关联交易后马上赔得一塌糊涂。

股价走势同样不寻常。

在公司基本面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汉能薄膜的股价在2014年涨了2.55倍,市值暴涨至1592.93亿港元。无论是营收、净利润,还是净资产或商业模式,汉能薄膜的基本面都不足以撑起千亿市值。

而李河君本人也被指在汉能股价的暴涨和暴跌中扮演特殊角色。

尽管他本人再三否认,但香港证券交易所当时公布的两份备案文件确实显示:李河君于2015年5月18日增持2640万份汉能薄膜发电的股票,平均价格是7.28港币;他在同日增加空单,头寸规模从汉能薄膜发电已发行资本的5.81%提高到7.71%。

港证券交易所勒令其停牌三年,如此严重的处罚不可能是毫无理由的。

此后,李河君痛彻思痛,下令彻底整改。

2016年年会上,他慷慨激昂地做了名为《没有什么能阻挡汉能前进的步伐!》的讲话:

“汉能这艘船,经历了一场暴风雨的洗礼后,从今天开始,重新起航!”

之后几年里,汉能尝试推出“汉瓦”等民用产品,宣布与特斯拉、摩拜等企业合作,与奥迪合作研发太阳能汽车……虽然大多雷声大、雨点小,但闭环的汉能能源帝国终究是对外开放了。

▲2016年7月,汉能发布Hanergy Solar系列全太阳能动力汽车,李河君说:“汉能造太阳能车比马斯克强,我们才是真颠覆。”

汉能也成功扭亏为赢。2016年净利润为2.52亿港元,2017年为2.61亿港元。

业绩最亮眼的2018年,营收212.5亿港元,净利润51.93亿港元,同比增长18.9倍。

当然,净利润无法掩盖的是,汉能全年现金流为-18.73亿元;总负债148.28亿元,流动负债126.59亿元,负债率高达 85.37%;账面现金3.14亿元,应收账款119.88亿元。

由于无法判断应收账款能否如期回款,审计年报的最终结果是“保留意见”。

汉能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依然非常糟糕。

毕竟,那么多年挖的坑岂是短短三年就能补齐的。

永远缺钱

缺钱似乎是李河君一生都迈不过去的坎。除了稳扎稳打,又顺风顺水地做小生意的那几年,他永远都缺钱。

创业的第一桶金5万元是借来的。

建金安桥水电站时,他把能卖的都卖光了,能借的人都借遍了。最困难的时候,他把汉能所有的风险准备金都投了进去,甚至还向公司高管个人和家里借钱投资,总负债超过100亿元。

即便如此,资金链还是几度断裂。

2008年8月,各大银行接到银监会通知,暂停对金安桥水电站贷款。汉能的资金流一下子就断了。如果不是后来成功引入新股东张征宇救场,金安桥水电站能不能建成还真不好说。

李河君的胆子也是真大。

2009年,资金最紧张的时候,他还在拼命扩大业务版图。这一年,他还在江苏如东和宁夏贺兰山投资了汉能风电场。其中号称国内最大的风电场之一的江苏如东风电场总投资7.9亿元。

李河君的2000亿太阳能帝国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筹建的。

企业家需要几分赌性没错。可外面欠了上百亿还淡定如斯,疯狂扩张的,除了李河君,恐怕找不出几个了。

2013年,李河君以664.9亿元跻身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四位,够有钱了吧。

可这年年底,汉能集团却将所持汉能太阳能51.05亿股抵押给4间金融公司,贷款约5.2亿元,用其中 3.45亿元来增持公司股份。

也难怪李河君的真实身家一直饱受质疑了。至少,现金流的确是非常紧张。

2014年12月21日,李河君大幅减持汉能薄膜25亿股,套现约4.5亿港元。李河君减持价格约0.22港元每股,较停牌前股价3.91港元,折让94.4%。

如果不是非常缺钱,他怎会选择以这么低的价格大规模场外减持呢?

2018年10月,3年未能复牌的汉能薄膜宣布要私有化“回A”。根据私有化方案,现金收购规模约为549亿港元。

不过到2019年6月11日正式退市,现金私有化方案已经悄然变成了“股换股”私有化。即汉能回A上市成功后,港股的股权将被兑换为相应的A股股权。

没别的办法,汉能一时间拿不出这么多现金。

今年8月15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官网发布公告称,将分别拍卖金安桥水电站有限公司40.48%股权及10.88%股权。

尽管拍卖随后被撤回,但一度被视为“李河君最有价值资产的金安桥水电站的实际价值因此曝光”。

拍卖评估价显示,李河君号称市值超200亿的金安桥水电站的如今估值仅为27.46亿元。

一年几十亿现金流未免也有夸大之嫌。2015年-2017年,金安桥水电站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1.75亿元、15.16亿元、11.1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10亿元、2.18亿元、-2.56亿元。

▲汉能金安桥水电站总装机300万千瓦,仍是目前全球由民营企业投建的最大水电站

这么多年,李河君虽然一直很缺钱,但员工工资从没拖欠过。

发不出工资,可见意味着什么。

回过头看,无论是创业之初在中关村卖电子元器件、计算机,后来做贸易、投矿产、做矿泉水,还是投水电、搞薄膜发电,李河君总是眼光毒辣,紧跟甚至超越时代的脚步。

他是一个优秀的战略家,却绝不是一个合格的执行者。

金安桥水电站建成以后,他觉得没什么事是不可能的。他坚信往日的成功能够复制。他拿着金安桥水电站的故事反复讲给别人,也讲给自己。

他不是不知道薄膜发电技术上多难突破;从一项新的技术,到用户培育、成本控制,再到后续的商业化落地、产业配套,真正大规模商用有多难。

但他还是用主观“念力”说服了自己。正如他提的口号那样,“汉能,无所不能”。

李河君喜欢研究《道德经》。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赌徒,他说指引他做金安桥和薄膜发电的是“感知未来的能力”。

他说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这件事还没有发生,你要当它已经发生一样去做”。

他信奉“一九法则”:“一件事情,你坚持90%的时候,你只有10%的收获,但到你坚持到最后的10%,你就有90%的收获。前面的90%非常困难,你不能坚持得住,就只有10%的收获甚至更低。”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曾说,“在科技界,你不能不为将来想,但也不能为太远的未来打算。如果为太远的将来着想,往往是徒劳无功,白花很多钱、很多精力。”结论是:“所谓前瞻性,台积电顶多做到未来五年。”

或许,薄膜发电的方向是正确的,可李河君看到的未来太过未来,未来到远远超出了他的实力。

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

李河君的宏大计划可能是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残酷,大后天依然残酷。但他的钱,恐怕连明天都撑不到了。

参考资料:

《中国领先一把》 李河君

《雾锁汉能》 财新周刊 2012年第43期

《昔日首富李河君深陷欠薪门,汉能总部超百名员工讨薪》 商业人物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2017年李河君现在排名3

中国最大民营水电站将被拍卖!老板曾是首富,却在一天内损失千亿

推荐语:近日有媒体报道金安桥水电站将要出售51.36的股权,这是由曾经的中国首富李河君主导建设的水电站,在世界上全部的民营水电站中规模排名第一,李河君这个快要被人遗忘的名字又再度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他当过两年的中国首富,又曾在1天的时间里失去了大约1000亿的资产。

金安桥水电站拍卖股权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金安桥水电站将要拍卖51.36%股权的消息,这个水电站是全球规模第一的民营水电站,它建造在云南丽江的金沙江之上,建造这个水电站耗时9年时间,从2003年项目启动到2012年8月4个机组完成并网发电,投资额度超过两百个亿,一年下来发电量可以达到130亿度,主导建设这个水电站的人名叫李河君,曾经还是中国首富,据说在用电高峰期这个水电站一天能为李河君创造1000万的收入。

在外人眼里,有了这个水电站等于拥有了一座金山,毕竟一天一千万的收入是普通人无法想象的,那么为什么李河君还要拍卖这个水电站的股份呢?这是因为这座金山已经不能为李河君赚到钱了,从2015年开始,金安桥水电站的营收开始下滑,2015到2017这三年,这组水电站分别实现了21.75亿、15.16亿以及11.13亿的营收,净利润则分别是3.1亿、2.18亿以及负2.56亿,2017年亏掉了2.56亿,这座水电站已经成了一个烫手山芋,李河君想要卖掉它也在情理之中。

前中国首富李河君的传奇经历

不知道你是否了解,这座水电站背后的李河君可是一个传奇人物,甚至在2014与2015这两年他都是中国首富,在李河君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福布斯》杂志统计出李河君拥有330亿美金的资产(约2340亿人民币),而他人生中一共创造了两个传奇,一个是前面我们讲到的金安桥水电站,另一个则是带领汉能集团在太阳能薄膜领域成为全球第一。

结束了大学生涯之后,李河君就借了几万块钱创建了汉能集团,那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刚开始的时候他带领汉能集团承包水电站项目,而从2010年开始,汉能集团收购了美国与德国的几家顶级太阳能薄膜企业,成为了全球规模第一、技术最优秀的太阳能薄膜集团,而李河君也终于在2014与2015年当选中国首富。

汉能集团被做空,李河君资产一天缩水一千亿

然而如今这一切仿佛成了过眼云烟,根据《新财富》的报告,现在的李河君身家仅剩下了340亿人民币左右,与4年前的巅峰时期相比,资产蒸发了大约两千亿,李河君也从神坛上跌落,不能说泯然于众人,但记得他名字的人已经不多了,那么在短短的4年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原来是2015年5月下旬,香港证监会质疑汉能集团操纵股价、关联交易,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这样的行为被曝光将会有非常严重的后果,不过将李河君拽下神坛的却是其它原因,汉能集团被两只海外基金恶意做空,2015年5月20日当天,股价与市值在几十分钟里暴跌50%,李河君的资产在当日减少了大约1000个亿,从此汉能集团被迫停牌,李河君的财富大幅缩水,中国首富之位被王健林取代。

在过去的几年中,李河君可谓是经历了人生中的大起大落,即便资产蒸发了两千个亿,李河君也没有从此一蹶不振,根据市场报告,在去年2018年太阳能薄膜行业萎靡的情况下,他带领下的汉能薄膜还是实现了212亿港币的营收,比前一年同期增长了245%,净利润达到了50亿港币,你觉得当年意气风发的李河君还能回来吗?欢迎在留言区分享讨论,科技的发展和财富的变革,我将与你同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