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数码 > 正文

《流浪地球》会成为中国科幻片的希望吗?你怎么看?

摘要: 《流浪地球》会成为中国科幻片的希望吗?你怎么看?最佳答案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流浪地球》是起点。希望这个词儿指的就是在将...

《流浪地球》会成为中国科幻片的希望吗?你怎么看?

最佳答案 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流浪地球》是起点。希望这个词儿指的就是在将来,不是现在啊。

科幻电影,身子在电影,精神在科幻。

科幻文学,身子在文学和幻想,精神在科学。

所以,科幻不好写,科幻电影不好拍。

写科幻,关键在于有一定的科学常识,还要能放胆去想象,还要有故事呈现的文笔。就刘慈欣的原著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而言,其实文笔并不是太好,胜在想象力。

可要想呈现到电影上,就是另一回儿事了。

原著主要描写个人在地球上的见闻,描写细节也不多,更多是概念呈现。要怎么用一个生动地故事把这些概念穿插起来,时间线还不能太长,非常考验编剧功力。现在电影呈现的故事,虽然不是特别好,略显牵强。不过作为第一部科幻大片,已经相当不错了。

这部电影的某些桥段、镜头显然借鉴了《2012世界末日》《2001太空漫游》等电影的设置,这也无可厚非。一方面电影工业有向前辈致敬的传统,另一方面要求所有的镜头都是原创,尤其对于没有什么根基的中国电影工业来说也太苛刻。

另外还有科学硬伤。比如太阳加速老化,重核聚变等等。不过对于科幻文学来说,这个问题并不大,因为科幻作家有权力在故事里作这样的设定。这样才能把故事压缩在短时间里展开,你要是写一个持续50亿年的故事……那是科普片啊拜托。

其他网友观点

谈起中国科幻片,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中国有科幻片?这也是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印象,的确,这一类型在国产电影里长期销声匿迹,说起国产科幻片有什么代表作,我们仍然只能想起《霹雳贝贝》《错位》等这些三十多年前的电影,而且几乎都是成本较低的B级片。

这些电影无法体现足够硬核的科幻概念和成熟的工业水准。而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近些年,我们能在大银幕上看到的所谓科幻片只有《未来警察》《全城戒备》等粗制滥造的伪科幻,相比好莱坞不断输出的精良制作更显得无地自容。

科幻片一直是好莱坞的重要类型,也是最符合“大片”这一概念的片种,每年全球票房前十的电影中相当一部分都是科幻片或是带有科幻元素的电影。 以前我们总将这种现象归结为中国没有科幻土壤,其次是工业技术无法跟上,以至于长久以来观众都对国产科幻片不抱希望,《三体》电影从2016年跳票到现在,所谓“科幻电影元年”的说法也在不断往后推迟。

《流浪地球》的出现终于打破了这种窘境,最后的效果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对一个国产科幻不抱希望的人来说无疑打了一针强心剂。

我一个朋友在看完《流浪地球》后说:“好看,不像中国人拍的”,这话里既反映了观众以往对国产科幻片积贫积弱的刻板印象,也从侧面作证《流浪地球》的制作水平已经接近好莱坞。

另一个朋友的反映则更直接:“换在往年,你能想象国产科幻片能上(豆瓣)八分吗?”我想这句反问已经指出了《流浪地球》对于国产科幻片开拓式的意义。

说这部电影是国产科幻电影里程碑式作品,并不算多高的褒奖,因为我们在此之前没有这样一部真正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的成功算是在一片荒地里长出了一株鲜活的幼苗。

成功的原因有三点,首先是依托于大刘扎实的硬科幻文本,作为中国科幻第一人,刘慈欣的小说有着超凡的想象力和宏大的史诗气质,《流浪地球》的原著小说也不例外,让地球飞离太阳系这个创意令很多中外观众惊异,并且我们仍然能明显感到大刘的典型左派直男表达,所以这更像一部刘慈欣电影而非郭帆电影或吴京电影。

第二个成功点在于工业上的长足进步,基本经受住了重特效的考验,许多视觉想象都令人惊喜。

片尾的制作名单里有大名鼎鼎的维塔工作室,但片中75%的特效都是由国内公司制作完成。 这部电影在IMDB目前评分8.0,很多美国网友的评价是特效不输好莱坞,而且《流浪地球》的成本折合成美元只有5000万左右。

第三个成功的原因是类型元素的充分满足,前半段铺垫了大量科幻观设定和父子情感的伏笔,后半段每个五分钟一个小高潮,偶尔插科打诨缓解紧张氛围,节奏处理的非常好,同时以父子关系为情感主线引发共情。

这又得益于对原著恰当的改编,在保留原著核心概念的同时几乎原创了一个全新的故事,原著的时间跨度长达八十年,前后情节联系并不紧密,更多是抒情式的概念介绍,而电影则浓缩为一个发生在一天之内的危机事件,便于以商业类型片的方式呈现,符合三幕结构的情节安排,洛希极限等概念也是电影原创。

将原著中松散的时间线整合为一个跌宕起伏的强情节的故事,电影《流浪地球》是一次成功的改编。一些观众认为应该保留“遨游宇宙上千年的诗意概念”,却并没有说应该怎样以电影化的方式呈现,特别是在一部商业片里。

改编是否合理,观众已经用脚投票,如果真照着原著拍,恐怕早就血本无归了。

虽然也有几处配音、台词这类的小瑕疵,不过总体无伤大雅。刘启面对土星灵光闪现的时刻我居然脑补出了罗辑的形象,二者都是单枪匹马拯救地球的孤胆英雄,刘慈欣在黑暗命运的背景下总还是对人性寄予了浪漫的希望。

《流浪地球》首日票房只排在春节档第四名,排片低于《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和《新喜剧之王》,但到了第四天已经实现逆袭,票房超过《疯狂的外星人》成为春节档头名。 这不仅是因为《流浪地球》是春节档电影中口碑最高的,也是因为其科幻大片的属性是以往观众难得一见的,使得一贯被喜剧片垄断的春节档出现一些新气象。

《流浪地球》的成功势必将吸引更多资本对科幻类型进行开拓,对于丰富国产片类型和提升工业水准都有重要意义。

其他网友观点

刘慈欣的很多小说都值得一看,不仅仅是因为科幻,《流浪地球》的原著,是一个和电影完全不一样的故事,比电影让人绝望,可以拍成第二部,能不能过审,另说。

地球脱离太阳系开启流浪之旅后,太阳还没有爆发,人类的阴谋论却爆发了。 人类中开始流传一个阴谋论,太阳其实根本不会爆发,流浪地球是联合政府为了加强统治,指使科学家制造的一个阴谋,太阳会爆发,地球要流浪,大家要相信联合政府。

阴谋论瞬间席卷全球,各地开始了叛乱,要求推翻联合政府,夺取地球发动机,回到太阳系。 这时候,科学家、政府不断的解释,都没有用,没人愿意信,大量的人被民意裹挟,不敢再说实话,直到不相信实话。

叛军发动政变,联合政府投降。最后五千名联合政府的支持者,被愤怒的人群放逐到零下100度地面。 叛军胜利的夺取了地球控制权,他们不再畏惧太阳,而是像他们的祖先一样,崇拜太阳,唱起了“我的太阳”,地球回归太阳系的计划开始马上要启动。 这时候,一道闪光照过来,非常刺目,太阳氦闪了,那 5000 名被放逐的联合政府支持者却被冻成了雕塑,而阴谋论者成为了太阳氦闪后的幸存者,地球继续流浪。

这个故事,其实更加符合当下的社会心理状态,很多阴谋论,本来是很荒谬和可笑的,可是,说的人多了,逐渐开始动摇一部分中立者的信念,无论官方和科学家怎么解释,阴谋论者总会从人身攻击,私人品德等等角度,混淆视听,总是一副“我不管,我不管,现在没问题,不代表以后没问题”,直到把一个本来公认很荒谬的话题变成了一个禁忌话题,逐渐让人们不敢讨论,然后不敢否认阴谋论,最后开始稀里糊涂承认阴谋论。

流浪地球其实就是在讽刺这种现象,他的科幻只是一个背景。 三体其实也是讲一个类似的故事,科幻部分充满了想象力,但背后最吸引我的,还是刘慈欣对人性的可贵,和可笑本质的描述。

很多所谓的文学评论家,喜欢批评刘慈欣的人物,刻画的脸谱化,我觉得无所谓,我根本不关心那些。

刘慈欣还有部恐怖科幻,魔鬼积木,画面和剧情特别重口味,胆子大的可以看看。

当然,说到这个话题,还可以扯一扯,刘慈欣的小说很多都值得一看,首推《三体》,另外,《镜子》《全频带阻塞干扰》《吞食者》都很不错,《时间移民》和《白垩纪往事》的想象力也是非常有意思。

反正放假,大家有空可以在家都看看。

对于是否会开启中国科幻的新征程,是否是中国科幻片的希望,当然是。非常高兴,中国科幻是以刘慈欣的方式打开,很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