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时新闻 > 正文

中国现在一个军多少人

摘要: 中国现在一个军多少人最佳答案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新时代改革强军的伟大实践——党中央和习主席领导指挥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综述...

中国现在一个军多少人

最佳答案 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新时代改革强军的伟大实践——党中央和习主席领导指挥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综述,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国军号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现在一个军多少人1

来源:新华社军分社·中国军号

新华社记者 梅常伟 解放军报记者 费士廷、钱宗阳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穿梭过去与未来,铭记光荣与梦想。

  人民军队诞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一路走来,改革创新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习主席把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重大思想,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一系列重大工作,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领导全军大刀阔斧推进改革。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开大合、蹄疾步稳,变革重塑后的人民军队体制、结构、格局、面貌焕然一新。

  2021年深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充分肯定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称之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国防和军队改革”。

把握时代大势,作出改革强军战略决策

  这是一场回避不了的时代大考,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这是一篇塑造未来的战略擘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长期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习主席审时度势、总揽全局,果断作出改革强军的战略决策。

  这个决策,来自于对国家安全的深切忧患——

  2012年冬,在广东深圳蛇口港,习主席乘坐军舰出航。

  在南海之滨,习主席作出论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

  一百多年前,列强从海上入侵。一次次错失改革机遇的近代中国,逐渐陷入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苦难深渊。

  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习主席深刻指出:“军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致命的。我经常看中国近代的一些史料,一看到落后挨打的悲惨场景就痛彻肺腑!”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强国梦就难以真正实现。

  这个决策,来自于对军事革命的深刻把握——

  放眼寰宇,世界新军事革命风起云涌,世界主要强国的军队纷纷踏上变革转型之路。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习主席激励全军:“新军事革命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奋发有为,不仅要赶上潮流、赶上时代,还要力争走在时代前列。”

  这个决策,来自于直面问题的强烈担当——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先后进行了13次比较大的改革,部队规模、体制编制不断调整,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受各种因素影响,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

  “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要解决的大都是长期积累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进起来确实不容易。”习主席告诫全军,“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

  改革的机遇,稍纵即逝;改革的意志,坚如磐石。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党中央决定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盘子,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

  国防和军队改革作为单独一部分写进全会决定,这在全会历史上是第一次。

  仅4个月后,又一条重磅消息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习主席决策成立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并担任组长。党的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这也是第一次。

  这两个非同寻常的“第一次”,昭示了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坚定意志、坚强决心,极大激发和凝聚了全军官兵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的磅礴力量,成为推动改革的根本保证。

  回望十年来雄浑激荡的改革画卷,改革强军的历史回响深远而悠长——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

科学谋篇布局,绘就改革强军宏伟蓝图

  这注定是一场迎难而上的跋涉,也注定是一次革故鼎新的起航。

  对于一支大国军队来说,改什么、怎么改,有目标、布局问题,有立场、观点问题,也有方法、路径问题。习主席为改革论证设计倾注大量心血,多次主持召开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中央军委常务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多次当面听取有关单位改革意见建议,亲自确定改革重大工作安排,亲自领导调研论证和方案拟制工作,亲自组织研究改革重大问题……

  改革始终奔着问题去,以问题倒逼改革。在改革的各个阶段,每一个方案都指明了破解现实问题的方法路径,每一个现实问题的解决思路最终汇聚成一条条具体的改革措施。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整体性变革,要加强顶层谋划、体系设计。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习主席强调,要把握改革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使领导指挥体制、力量结构、政策制度等各项改革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设立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专家咨询组;建立由军地200多名专家和领导组成的军事政策制度改革咨询评估专家库,充分发挥第三方独立评估作用;赋予军事科学院和国防大学相关研究论证任务,发挥其智囊作用……

  汇聚全军和各方面智慧,形成改革“最大公约数”。习主席到机关、进班排,上高原、赴海岛,登战车、乘军舰,深入调查研究。全军和各方面踊跃献策、积极建言,军外到军内、机关到部队、将军到士兵;各方向实地调研、各层面座谈访谈、大范围问卷调查;一份份情况报告、一封封来信意见、一条条网络留言……许多好思路、好建议、好点子进入了改革方案。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在习主席领导运筹下,一整套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有重大创新突破、人民军队特色鲜明的改革设计破茧而出。

  2015年7月,习主席先后主持召开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中央军委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总体方案。

  在领导推动这轮改革的历程中,习主席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要战略思想,立起改革强军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抓住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坚持用强军目标审视改革、以强军目标引领改革、围绕强军目标推进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牢牢把握坚持改革正确方向这个根本,在改什么、不改什么的问题上要有战略定力,更好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更好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更好坚持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牢牢把握能打仗、打胜仗这个聚焦点,树立向改革要战斗力的思想,把改革主攻方向放在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难点问题上,放在战斗力建设的薄弱环节上,着力提高我军实战化水平。

  ——牢牢把握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这个指向,深入推进领导指挥体制、力量结构、政策制度等方面改革,为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赢得军事竞争优势提供有力制度支撑。

  ——牢牢把握积极稳妥这个总要求,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该改的就要抓紧改、大胆改、坚决改,同时步子一定要稳,必须稳妥审慎,战略上勇于进取,战术上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积小胜为大胜。

——全面把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战略举措,着眼于贯彻新形势下政治建军的要求,推进领导掌握部队和高效指挥部队有机统一,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格局;着眼于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抓住治权这个关键,构建严密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着眼于打造精锐作战力量,优化规模结构和部队编成,推动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着眼于抢占未来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培育战斗力新的增长点;着眼于开发管理用好军事人力资源,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

  ……

  从党和国家整体布局到军队各系统相互耦合,从总体方案、重大领域方案到专项方案层层深入,从领导指挥体制、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到军事政策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新时代人民军队改革的目标图、路线图和施工图就此绘就,一场浴火重生、开新图强的历史性变革蓬勃展开。

奋力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强军战略实施

  改革,要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布局、大韬略,也要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大气魄、大担当。

  2015年11月24日,习主席出席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任务。统帅号令所指,全军闻令景从,向心凝聚、向战发力、向难攻坚。

  率先开展军队领导指挥体制改革——

  2015年12月31日,习主席向陆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

  2016年1月11日,习主席接见调整组建后的军委机关各部门负责同志。

  2016年2月1日,习主席向新成立的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授予军旗并发布训令。

  2016年9月13日,习主席向武汉联勤保障基地和无锡、桂林、西宁、沈阳、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授予军旗并致训词。

  组建新的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军委监察委员会,向军委机关部门和战区分别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构建起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格局;组建新的中央军委政法委员会,按区域设置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组建军委审计署,全部实行派驻审计。

  组建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中央军委军事科学研究指导委员会,构建起我国国防科技创新的全新顶层架构……

  首战即是硬仗,首战奠定胜局。领导指挥体制改革贯彻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总原则,打破长期实行的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大陆军体制,构建起“中央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中央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立起人民军队新的“四梁八柱”。

  “四总部”退出历史舞台,调整组建军委机关15个职能部门,指挥、建设、管理、监督等路径更加清晰,决策、规划、执行、评估等职能配置更加合理,军委集中统一领导和战略谋划、战略管理职能有效强化。

  “七大军区”完成历史使命,重新调整划设五大战区,健全军委、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起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

  军兵种领导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武警部队由党中央、中央军委集中统一领导。预备役部队全面纳入军队领导指挥体系。

  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监督、司法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极大增强,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配合的权力运行体系。

  改革后,通过一系列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进一步固化下来并加以完善,确保了我军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中央军委。

  压茬推进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

  “一支军队,如果在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上落后于时代,落后于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发展,就可能丧失战略和战争主动权。”

  2016年12月2日至3日,中央军委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主席再次向全军发出动员令。

  改革号令如山,全军迅即行动。调整优化结构、发展新型力量、理顺重大比例关系、压减数量规模……

  2017年4月18日,习主席接见全军新调整组建的84个军级单位主官,对各单位发布训令。其中,陆军18个集团军番号撤销,调整组建13个集团军。这既是集团军的重塑再造,又是红色血脉的赓续传承。

  2017年7月19日,习主席向新调整组建的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授予军旗并致训词。军队院校由77所整合为44所,重组科研机构,优化训练机构,构建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以军事科学院为龙头、军兵种研究院为骨干、院校和部队科研力量为辅助,军事科研“航母编队”犁浪前行,“天河”奔流、“北斗”闪耀,一大批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取得新突破。

  将列武警部队序列、国务院部门领导管理的现役力量全部退出武警,武警部队担负民事属性任务的黄金、森林、水电部队整体移交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并改编为非现役专业队伍,同时撤收武警部队海关执勤兵力。

  军事力量体系的整体性革命性重塑,改变了长期以来陆战型、国土防御型的力量结构和兵力布势,人民军队加快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裁减军队现役员额30万,但作战部队人员总数不减反增,官兵比例明显优化,实现“瘦身”与“强体”的有机统一。

  重塑力量结构,大幅压减老旧装备部队,增加战略力量和新型作战力量比重,优化不同战略方向力量配置。空中突击、远海防卫、战略投送、精确打击等新型作战力量活跃演兵场,山东舰、歼-20飞机、东风-17导弹等一批新型装备加速列装部队。

  重塑部队编成,降低合成重心,减少领导层级,打造具备多种能力和广泛作战适应性的部队,部队编成更加充实、合成、多能、灵活。

  在习主席亲自指挥下,改革多路并进、多点突破:调整改革全军后勤力量,调整改革军委、战区和军兵种机关直附属单位,大幅调整省军区系统,整编老干部服务保障机构……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全面推进军事政策制度改革——

  “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全局中,军事政策制度改革既是重要内容,又是重要保证,走好这一步很关键。”2018年11月,习主席在出席中央军委政策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时作出强调。

  “谋划推进这项改革,首先要解决好体系问题。”习主席把握规律、抓住关键,指引全军把系统集成作为基本理念和原则牢固确立起来。

  这次改革彻底改变以往零敲碎打的做法,打破过去按照司、政、后、装等工作领域立法的格局,系统谋划、前瞻设计、创新发展、整体重塑,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形成军队党的建设制度、军事力量运用政策制度、军事力量建设政策制度、军事管理政策制度“四大板块”。

  4年来,习主席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相继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军队党的建设条例》、《军队政治工作条例》等我军党的建设主干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陆续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等6部军事法律。

  成立中央军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中央军委干部考评委员会。出台《现役军官管理暂行条例》及11项配套政策制度,建立中国特色军官职业化制度取得实质进展。颁布《军士暂行条例》、《义务兵暂行条例》以及配套法规。建立健全文职人员制度,面向社会延揽优秀人才。

  构建军人荣誉体系,举办授勋授称仪式;优化军人待遇,发放军人父母赡养补助、配偶荣誉金,实行军人配偶子女免费医疗等新的医疗保障政策……一件件暖心事,增强官兵职业荣誉感,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军事政策制度改革成熟一项推进一项,23个重大领域基本法规相继推出,一大批配套政策制度和重大改革举措密集出台,军队战斗力和官兵活力进一步解放,改革效能持续释放。

  深入推进跨军地重大改革——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对跨军地重大改革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部署,推动一系列举措落地。

  2018年春节刚过,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深化跨军地改革是其中重要内容。

  结合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深化武警部队跨军地改革,推进公安现役部队改革,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实施空管体制改革,成立中央空中交通管理委员会;推进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打造现代国防动员力量体系;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军队不从事经营活动的目标基本实现……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中央国家机关和各地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纷纷出台一系列支持改革、服务改革的政策举措,军地汇聚起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改革未有穷期。今天,人民军队继续沿着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披荆斩棘、奋勇向前,推动改革强军向纵深推进,不断夺取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新胜利。

  在习主席掌舵领航下,新时代的人民军队必将保持勇于改革、善于创新的锐气,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依靠改革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确保到2027年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新华社军分社·中国军号出品)

中国现在一个军多少人2

【讲武堂】

作者:陈岸然(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

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推动军事人员能力素质、结构布局、开发管理全面转型升级,锻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对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我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主席还强调指出,要坚持从政治上培养、考察、使用人才,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贯彻到人才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确保枪杆子始终掌握在对党忠诚可靠的人手中。

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教授易仕和(左二)与学员交流。新华社发

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决定了我军必须把政治过硬作为人才培养的首位标准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建军之初,《古田会议决议》明确把“政治观念没有错误的(包括阶级觉悟);忠实;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没有发洋财的观念;不吃鸦片、不赌博”,作为红军战士的入党条件,这实际上也是作为当时条件下我军人才的政治标准。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提出的抗大教育方针第一条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强调培养听党话、跟党走的革命人才。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进程中,我军人才建设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历来重视政治品德的培育,一以贯之地坚持军事人才必须是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在军事人才德与才的关系上强调德必居首位,德为“才之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从政治建军的战略高度对军事人才提出了政治过硬的时代要求,强调政治标准是我军人才第一位的标准,政治要求是对我军人才最根本的要求。

实践反复证明,政治方向是人才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政治过硬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合不合格的前提,政治上不可靠,本事越大危害越大。我军是为党拿枪杆子的,人才培养首先要从政治上把握,牢牢把住政治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

政治过硬的实质是对党绝对忠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培养坚决听党指挥、对党绝对忠诚的人,既是我军人才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必须坚持的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特别强调对党绝对忠诚,明确“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政治过硬的本质内涵,规定了当代革命军人对党忠诚的最高境界。培养政治过硬的军事人才,从根本上讲就是要牢牢把握对党绝对忠诚的时代要求,把新时代军事人才的政治标准具象化,从价值追求、精神境界、思维品质、道德操守等多维度培养锻造,夯实人才政治底色和素质底座。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国家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的使命感紧迫感越来越强。美国等西方敌对势力从来没有放弃在我国策动“颜色革命”图谋。新时代军队人才工作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做好铸魂育人工作,做好忠诚度鉴别和政治考察工作,确保培养和使用的人才在政治上绝对过硬。

国防大学校园一瞥。资料图片

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确保我军人才政治过硬的根本保证

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是我军干部工作、人才建设一以贯之的根本原则,是我军人才建设鲜明的独特优势,也是我党百年奋斗历程反复验证的一条宝贵经验。这一原则萌芽于1924年我党实际领导建立的第一支革命队伍“铁甲车队”,这支队伍“所有人员的配备与调动,都是中共两广区委决定的”;奠基于1927年我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南昌起义,当时就提出了包括党要管党、党管干部的思想和内容。

在军队,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许多基本的制度机制、程序办法、纪律规矩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逐渐形成,并在解放战争时期得到系统规范。1947年7月,我军颁布《党委员会条例(初稿)》,鲜明提出“一切重大问题都要经过党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并对各级党委管理干部的责权作了详细规定。为培养大批干部,适应抗日高潮到来,我党我军创办了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并强调“抗大不是统一战线的学校,而是党领导下的八路军的干部学校”。历史表明,只有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才能保证人才建设的方向不偏,确保我军人才是党的人才,枪杆子始终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

在新时代,习主席把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保证予以强调,要求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贯彻到人才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丰富拓展了党管人才的时代内涵。加强新时代军队人才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强化党对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完善党管人才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的具体形式。必须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把各类优秀人才凝聚在党的旗帜下、集聚到军队各项事业中。要树立与强军相适应的大人才观,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工部门归口统管、职能部门分工抓建的工作机制,形成“一盘棋”同向发力的良好局面。要制定和完善充分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军队特色的政策制度体系,为人才工作提供法规依据。

坚持从政治上培养和考察人才,是确保我军人才政治过硬的必然要求。德才兼备,方堪重任。1937年,毛泽东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报告中指出,我们的干部要“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我党历来坚持以政治过硬为干部和人才培养使用的首位标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决的执行力作为政治过硬的衡量标准。在长征途中,张国焘自恃枪多势众,公然向党争权,其实质是迷失了听党话、跟党走的正确政治方向。纵观历史,我党我军非常重视从政治上培养和考察人才,选干部、用人才、建队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我们强调德,第一位的是政治品德;讲以德为先,就是把对党忠诚、听党指挥摆在首位。对一名党的干部和人才而言,才不足可以补,但如果缺德,不能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就难堪重任,用了危害极大。

在新时代,落实军事人才的政治标准、政治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政治建军方略,着眼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着力解决德的考察具体化难的问题。要从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是否全面准确、大是大非面前是否立场坚定、执行命令指示是否坚决果断、事业观政绩观是否端正、重大任务考验是否敢于担当、面对利益得失是否淡泊坦然、联系群众是否广泛深入、生活情趣是否健康向上等方面,细化新时代军队人才政治素质标准,突出做好铸魂育人、忠诚度鉴别和政治考察工作。

坚定不移纯净选人用人政治生态,是确保我军人才政治过硬的坚实基础

从党和军队的事业出发,公道正派选人用人,是我党我军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1938年10月,毛泽东就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在这个使用干部的问题上,我们民族历史中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前者是正派的路线,后者是不正派的路线”。经过延安整风,在选人用人上的宗派主义得到彻底清肃,一大批拥护党的正确路线、深谙中国革命实际、在官兵中有很高威信的人才被选拔使用到重要岗位上来。为大胆起用改革开放事业需要的干部,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起用人,要抛弃一切成见,寻找人民相信是坚持改革路线的人”“要抛弃个人恩怨来选人,反对过自己的人也要用。过去毛主席就曾经长期敢用反对过他的人”“要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选人用人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指挥棒,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关系党和军队生死存亡的高度,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着力恢复我党我军坚持公道正派选拔使用人才的优良传统,坚决纠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确立了我党新时代的组织路线,明确提出“对党忠诚、善谋打仗、敢于担当、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军队好干部标准,营造出了风清气正、健康运行的选人用人生态,使一大批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纯净选人用人政治生态,在思想上要全面彻底肃清郭、徐、房、张流毒影响,防范和纠治权力“互租”、利益“期权”等不正之风隐形变异;在政治上要强调严把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能力关、廉洁关,实行政治品德不合格一票否决;在组织上要突出领导班子关键少数,推动选拔任用“十个严禁”向基层延伸;在制度上要完善监督制约和责任追究机制、细化晋升任用工作纪实制度。随着我军重整行装再出发,大批时代新人正在迅速成长,我们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将政治标准落实到人才进、训、考、升、调、出各个环节,以纯净的选人用人政治生态夯实我军人才政治过硬的基础。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21日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中国现在一个军多少人3

1955年初,一些开国将帅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下部队开展调研工作。罗荣桓在下部队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突出问题。这一年,全军各个部队基本实行苏联红军条令,但他发现,部队被关禁闭的同志特别多,而且理由都是五花八门的,有的因不愿参加联欢会,有的因嫌辣坚决不吃部队做的饭菜的,还有的因为说了军官工资高于士兵太多的,等等。

罗荣桓

后来,全军经过一轮认真统计,仅仅一年的时间,士兵受到惩戒的达10万之多,被关禁闭的就有3万人。一些官兵的意见非常大,说部队管理就是军官一言堂,不符合实际,有的则说军官越来越离兵了,有些部队甚至发生了军官殴打士兵的情况。士兵们对官僚主义痛恨到了极点,到了不整治就不行的地步了。

为此,罗荣桓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发表了一篇《继续发扬我军优良传统》的理论文章,深入地阐明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军照抄照搬苏军条令,导致部队管理和官兵关系脱离实际,到了极度危险的边缘。

并指出,因为我们盲目地照抄照搬,导致我军光荣传统正在渐渐流失,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军事民主制度、官兵一致等优良传统被严重挤压,部队的战斗力正在一步一步被削弱,到了必须整改的时候了。

这个问题,也得到了彭德怀同志的高度重视,。他认为,必须修改部队现行的条令,以更贴合我军实际巩固部队战斗力,并将这一情况报请中央批准后,开始组织相关人员修改条令。

实际上,这个时候军队中还有苏联顾问,而且有很大的话语权,修改现行条令,他们的反应是很强烈的。有些苏联顾问团的人,专门来找彭德怀,提出了他们的疑问,并请彭德怀解释。

彭总在几位老帅的支持下,耐心向苏联顾问解释的同时,还是顶住了压力,坚持修改我军条令。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谁来主持,谁来牵这个头,这是一个关键环节。很显然,这件事应该由训练总监部牵头,但谁来具体负责呢?

彭德怀

为此,彭总专门去找叶剑英商量牵头人选。最后,彭总选定了时任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也就是训练总监部军事科学与条令部的部长彭绍辉。

彭绍辉受令任务以后,立即抽组人员组成了专班,下部队调研,组织人员座谈,征求全军部队意见等。很快,符合我军实际的新的条令便拿出了初稿。

这一天,彭绍辉专门拿着初稿让彭总审阅,并请求是否征求部队意见,然后再集中修改。

可是,彭总认真地看过几遍后认为,条令中还有许多需要修改的地方,要先把这些地方改到位,再征求部队的意见,并指出了其中几处必须要调整修改的地方。

但是,彭总的一些意见,彭绍辉不太认同,便开始与彭总讨论,可是,讨论讨论着,两人互不相让,便有些争吵了,最后两人的牛脾气都上来了,竟然就在彭总的办公室里大吵起来,搞得整个楼道里的人都能听见,大气不敢出。要不是叶剑英正好过来,及时制止,二人说不上得吵到啥程度。

实际上,彭绍辉与彭总争吵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说起来,彭绍辉是彭总一手带起来的高级将领,二人是老乡,早年彭绍辉追随彭总参加平江起义,后来又参加了长征,都是彭总的手下。

彭总爱才,所以对彭绍辉悉心培养,彭绍辉仰慕彭总指挥千军万马,那是打心眼里佩服,因此,二人在革命战争年代也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也都是疲此了解,更是彼此熟悉。

因为都是牛脾气,也因为都知道对方的胸怀,所以争吵过后谁也不记仇,所以也是经常争吵,就像这次因为条令修改问题争吵一样,吵完就完事了。

彭绍辉

后来,正是在彭绍辉的具体带领下,在彭总以及几位老帅的指导下,彭绍辉胜利地完成了任务,为我军正规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