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记忆(散文)
很多人都知道合浦师范校园内有一座东坡亭,但对于“扁舟亭”,知道的人应该不多。就算是来过东坡亭的,大多也只是关注亭内的苏轼石刻像、墙壁上的碑刻,亭子四周的古树、柔柳。再者就是莲叶田田的东坡湖、深沉的东坡井……极少有人会留意到紧挨着东坡亭的这一座粉墙斑驳、古拙朴素的老房子一一扁舟亭。
关于扁舟亭的史载资料极少。查阅《北海市保护性建筑类文物名录》,才找到关于“扁舟亭”寥寥数语的说明:扁舟亭坐西北向东南,现存建筑为单层仿西洋式砖木结构建筑,四面坡瓦顶,屋外带迴廊,为方柱券廊,门廊上方有三角形门饰。始建于清朝末年(1744),宣统元年(1909)重修。宣统三年九月,附近的火药局爆炸亭毁。现存建筑为民国早期所建。在钦州市人民政府网关于“钦州市合浦师范学校”的介绍说明材料中,也提到扁舟亭:桂系要员、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黄绍弘造“扁舟亭”供师生憩息咏读。不论哪一处的介绍说明,都不及当年刚考进合浦师范的时候,文选老师给我们介绍的“扁舟亭”有温度。那时,听了老师的介绍后,这座土黄色的房子在我眼里怎么看都像一艘泊岸停歇的船,而且像极了雕梁画舫的那种。因为依傍着底蕴深厚的东坡亭,我似乎还能看到扁舟亭房顶上有五彩的光,闪亮闪亮的。那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了。
在教育局上班,从办公室就可以看到扁舟亭。那天开窗,不经意地看到扁舟亭正在维修。惊喜之余,我连忙拿手机拍了下来放到微信朋友圈。不到半天,竟然有上百的赞和评价。小小的一方照片,引发了曾经在合师校园内学习生活过的,乃至只是路过的朋友们的集体记忆。
丽在合浦师范读书的时候高我一级,是我师姐。她酷爱书法,现在是市书法协会会员。扁舟亭当年是周景明老师的书法教室,她曾经在这个教室跟着周老师学了几年的书法。那时候,我们去饭堂打饭路过,总能看到周老师手把手地指导他那些得意弟子练字,教室里挂满了学生们的书法作品。如今想来,那些作品当中,肯定也有丽师姐的。远和枫是晚我几届的师弟妹。他们那时候的扁舟亭作琴房用。琴房里摆着几十台脚踏风琴。因为毕业基本功考核里有一项考核内容是自谱和弦弹奏,弹的就是脚踏风琴,所以临毕业那年,不管男生女生都要在琴房练琴。刚开始练的时候,那琴声简直是呕哑嘲哳难为听。枫师弟竟然在这每天单调枯燥的练习中脱颖而出,成为全校唯一一名参赛获奖的男风琴手。他本来颜值就高,再加上这一手,身边的仰慕者甚众,当然以女粉丝居多。因为有一台脚踏风琴坏了,不够用,上课的时候,音乐老师居然把那台教师用的钢琴让给远师妹练习。第一次触摸到钢琴的远师妹那时的心情该有多么的兴奋激动呀。她说,现在看到扁舟亭,当年亲手弹出的那段旋律犹在耳边回旋。
英子进合浦师范也比我晚几年。因为扩招,学校教室不够,就把扁舟亭改作她们班的教室。高大的穹顶天花、红色方砖铺的地板,教室里是宽敞明亮、冬暖夏凉。再加上教室外面,湖光粼粼,柔柳轻拂,鸟语花香,真真是个读书学习的好地方。男同学更是欢喜,因为教室离饭堂最近……
北漂的咸鱼说这是他写生的地方;清风明月在这和女朋友约会成功;在旅行社当导游的哥第一次带团,这个地方是头一站,他的职场生涯在这里开启;美妈囡囡说第一次来合浦,朋友特地推荐她来看过,想不到房子已经这么老了,回想起来真是时光荏苒,岁月沧桑……
当我拿起手机不经意地拍下扁舟亭的时候,或许埋在心底的某一根弦已被深深触动。只是让我料想不到的是,一张维修扁舟亭的照片,竟然唤醒了大家的集体记忆,打开了大家记忆的阀门,怀想起一段段如歌的往事。很多的往事我们虽然都很少提及,其实我们并不是真的遗忘,而是没有合适的机缘。正如这扁舟亭,还有那些关于扁舟亭的往事。我们生活的这个地方,是个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地方,散落着许许多多的像扁舟亭一样残旧的古迹。这些古迹承载着我们祖祖辈辈的智慧,我们不可能遗忘。借旅游文化品牌建设的东风,许许多多的古迹将会再度修复。我们的集体记忆,仍在。 共 1585 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