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热点 > 正文

采菊东篱下

摘要: 采菊东篱下...

采菊东篱下

当我开始我的文章的时候,我脑海里搜索了很多的词句,试图想要用最恰当的一句话,来形容我的童年,可是无论我怎么想,都觉得不满意。即便如今用了陶渊明的这句“采菊东篱下”,我仍然觉得不够合适,想着当年陶渊明写这个句子的时候,内心应该是如何的矛盾和纠结。一个一直想要出世入世的人,最后只能择一个乡村到老,尽管洋洋洒洒写出很多的句子安慰自己,但是那种情绪的挣扎仍旧让这个才华横溢却仕途不顺的人跃然纸上。那个时候的陶渊明,已经年近半百,尽管还抱着对人生的遗憾,心情却也慢慢沉淀下来,于是看花赏月,浅吟低唱,倒也别有一番情趣。而现在的我,已然还向往着人世的浮沉,想要在这个浩瀚的海洋里,能够乘风破浪,一展抱负。择一城终老,那还是一个遥远的未来,不曾想,也不愿去想。
  年老的人选择归隐,多半是厌倦职场的厮杀,厌倦尔虞我诈,想要在一个清静之地安享晚年,在清雅之处安度余生。我出生的地方,山清水秀,风光怡人。春来时,山花烂漫,各自芬芳;夏季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风起,晨起霜露,晚来菊香;冬日中,梅与雪比白,竹与松比耐寒。一抬眼,就可以看到竹林葱翠;一低头,就闻得见山花芳郁;一转身,石阶小路映入眼帘;一回眸,恍惚间,夕阳斜照笼住松下小屋。
  这样子的地方,自然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多少英雄羡慕处。于是乎,穷乡僻壤,交通不便,这些对于现代人而言比较尴尬的事情,也被各种传说淹没。随着旅游的开发,政府的支持,这里,便涌入各方人士,山村就再也不寂寞。而这时的我,已经离开它将近二十年,这二十年,读书上学,旅游工作,看过很多地方之后,我才意识到,它的淳朴和安宁,在我心里,一直没有离去。山和水的美好,时时刻刻赋予我内心种子的发芽成长,直到它长成一棵坚强的大树,能够面对各种纷至沓来,能够安放一颗心,让它沉淀,学会思索,学会选择。
  且不说我的祖辈是如何选择这里安家,也不管这里有否出过什么名人,是否有据可考,这些,都不重要。我能够记住的,似乎就是那样子一个画面,在眼前一幕幕地展开,有些话,言犹在耳,有些记忆,烙得人心里隐隐作痛。现在回忆里家乡的美好,在年少的时光里,却并未觉着。有时候,有些人说,有些地方生活久了,就会有感情,而在我们那时,有些地方生活久了,就越来越嫌弃。山村尽管宁静安逸,但是却比起很多地方来,要贫穷落后。小时候,村里的大人就开始出去打工,我们这些孩子,除去上学的时间,平时就在山野地里追逐嬉戏,用现在常用的一个词,那时的我们,可以称作是“留守儿童”。尽管山村的广阔天地给了孩子们丰富的视野以及各种想象,但是多半时光,我们在想念亲人时显得落寞孤寂。很想多些时候和父母相聚,闲下来聊聊家常,听一听大人讲各种故事,然后品尝从外地带来的糖果。于是,每一年过年,都是我们日盼夜盼的好光阴。只有这个时候,父亲的衣兜里才会装满各种礼物,也只有这个时候,父亲才不会慌忙赶路急急离开,母亲也不会要去照看家畜,或者上山砍柴。他们会坐下来,在炉灶前支起一个架子,架子上挂着一个锡壶,里面装满米酒,下面放着柴,用火点燃,一边取暖,一边待酒烧滚,一边给我们讲各种他们人生路上的奇遇。我们睁着眼睛,闻着锡壶里散出来的酒香,一边听他们津津有味的人生趣事,一边舔着嘴里的糖果,想起年初会穿上的新衣服,内心深处难得的一种踏实感。
  而更多时候,大人们回家,也并不闲着。早上起来,把衣服晒好,然后搬出一些腊肉,放在太阳下烘烤。接着去离家不远的小作坊,把米碾成粉,用来做过年用的年糕。然后回家洗好粽叶,年三十的时候会包一些粽子,意思是用来过冬。最后,去联系村里的屠户,算着日子,等着把自家养大的猪给宰了。末了,还想着把番薯给煮熟,给搬到太阳底下晒成番薯干,当做孩子的零食,多了的,就卖掉,换些零钱,一部分给孩子们做压岁钱,一部分用来买些种子,好等春来继续播种。
  宰猪要选个吉日,还要把孩子都支开,不让他们看见这血淋淋的事件。待猪宰好,一部分直接卖给了屠户,一部分用来招待亲戚朋友,这算是年底最热闹的聚会了,农村称之为“赖猪名”。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来了,凡是能够上桌的,都被搬了上来。孩子们围成一圈,嘴馋地盯着桌子上的大蒜炒猪腰,糯米腊肠,蒜苗猪头肉,现炒猪肝,炖猪血等等,一边擦着口水,一边瞄着父母,看他们不注意,偷偷地夹些菜来尝尝。待客人们都来齐了,孩子们就被安排在一小桌子上,大人们围着大桌子,一边喝酒,一边笑着说今年的收成。整个场面热闹非凡,一派喜气洋洋。孩子们就不那么多话,各自拿起筷子就夹菜,吃得满手满脸都是油,一年之中第一次笑得那么开心。
  “赖猪名”之后,就要除浮尘了,也就是一年一度最重要的大扫除。有时候,除浮尘会在“赖猪名”之前,这就要看主人家的时间安排了。这时候,全家人都要出动,不管是擦桌子,还是洗地板,能做什么,都要做点什么。仿佛只有把这一切打扫得干干净净,才算是过年。除浮尘之后,母亲就开始张罗着包粽子,或者做香肠了。一般我们家包的粽子,都是酱油肉的馅,所以母亲一早就开始用酱油浸肉,放置一边等时间好了再做。而做香肠,就要把之前留下来的肉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的,把猪大肠洗干净,把腌制好的肉片挤进猪大肠,然后扎好线,放在通风的地方晒干就成。包粽子的时候,邻家有时候也会过来帮忙,两三个妇人待在一起,说说笑笑,一个下午,就满满地包了一大筐粽子。然后放在锅里煮熟,等凉后,一个一个扎起来挂着,据说这样子能够防止变味。
  时间一晃就到了年底,家家户户就开始张罗着祭祀用的东西,猪头早就腌制过了,还有一个不能少的东西,就是年糕捏成的各种果品或者动物。把米粉在锅里捏成团,然后切成一片片的大年糕片,在锅里蒸好,趁着还冒着热气的时候,用手捏成各种形状,放置凉了变硬,这样子就算成了。“谢年”之后,紧接着就是大年三十,就是一家人真正凑在一起的时候,也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不仅看到了新衣服,而且还有压岁钱可以拿。这一晚,父母仿佛变得特别温柔,说话也暖暖的,那时还没有电视,一家人就坐在炉灶边,说说笑笑,一直到十二点,放鞭炮,称之为“关门炮”,一年,也就这样子算是圆满了。
  年初,走亲访友,寺庙烧香,于是又开始了往事有过的场景,大人们开始忙碌,孩子们上学读书,各种嬉闹。于是,又开始讨厌这个地方,尽管此时它花红柳绿,分外妖娆。村前的小溪,溪水清澈,小石头铺满整条小溪,随处可见的游鱼溪虾,偶尔还有浮萍点缀其中。村后是一座小山,山上山花烂漫,竹林密集。那个时候,总有各种理由逃学,要不就是迷了路,要不就是摔了脚,要不就是遇到了神仙妖怪,反正能想到的理由,都被用了一遍,最后实在无奈,就恨恨地道:“我讨厌这里,没有城里姑娘的发夹,没有他们的电视,没有他们的自行车。这里,只有山,只有水,只有一大片的绿色稻田。”多年之后,回忆起当年的不屑,心里就酸涩得很,那山,那水,那稻田,细细想来,是多少人求之而不可得的啊!
  不久之后,父亲带回了一辆凤凰自行车,高高的车型,虽然不适合孩子,但我还是跃跃欲试,父亲也拗不过我,就在车尾扶着,教我学自行车,不知道是真的喜欢,还是性格作怪,不日下来,我竟然硬生生地可以骑着自行车走了。那时的自行车有个三脚架,我身子小,一只脚穿过三脚架,就这样子,我拥有了人生的第一辆自行车。虽然常常舍不得骑,但心里的虚荣,也微微得到了满足。
  春来花开,沿着山路慢慢行走,随处可见的花花草草。山泉叮咚,山花璀璨,耳边还有一丝似有若无的风,松花飘落,梧桐一树的紫色花瓣,桃花李花相聚开放,映山红也四处点缀,这满目的山花,小小的年纪,总找不到词句形容,想着那时,内心深处其实还是欣喜着的。但是这看似的美好,怎么能够满足孩子对外界的渴求?特别当家里有了第一台电视之后,那种向往繁盛的心,就更加不可抑制。
  父亲偶尔回家,就会带着孩子们到各处转转,一边指着山中的野花野草说着它们的名字,讲着它们的功效,而后说:“山中一日,世上千年,百草都是药,都能治病,可是这满山的药草,却治不了人们想要离开它的心。”
  小时候不懂,也不知道父辈心里的遗憾,只想着,自己不日就要离开这贫穷的山野,小小年纪的我们,内心深处的欲望,在密集地生长着。
  没多久,我们就在城里安了家,不必回到那个山清水秀却石头垒成的房子里去了。我开始求学,开始学习上网,开始接触各种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之后有了相机,有了电脑,有了手机,有了掌中宝,之后,到外面读大学,看各地风景。很多年之后,走过不少地方的我发现,那些地方,不管是称之为风光圣地还是著名景点,都不及老家的自然安宁。我渐渐想起那一路的绿色,那满山的花开,那一阵吹过墙角的晚风,那一缕云下怒放的夕阳。若用穿过田野的稻香,若用花下的篱笆墙,若用葡萄架下的故事,若用漫天璀璨的星光,若用溪流轻轻的脆响,若用掬起菊花满地的芬芳,所有的言词,都显得那样子的单薄,都漫不过我心中淡淡的忧伤。
  我突然想起,我母亲喜欢在阳台上种一些花,有雏菊,有君子兰,有茉莉。这些来自大城市的花,偶尔也曾开放在我故乡乡村的窗台。而这窗台下的地面,还盛放着栀子花,兰花三七,鸢尾,我母亲一视同仁,一样视之为珍宝。多年之后,城市边的农村,也变成了高楼大厦,寸土寸金,很难再找到一片土地,去种植花卉,即便有个小小的阳台,也种植不了对于那一片辽阔之地的怀念。
  多年之后,回到过那一片土地,当年的发小都已经远嫁,当年的老房子,也已经在一片大火中变成了废墟。而今,有人在这四周都种上了枇杷,枇杷丛中,高楼掩映。而这一带,我们再也无法回去,自从户口落地城市之后,这里,便再也不是我可以归来的地方,很多记忆,也就变成了回忆。尽管已经得到开发,尽管很多人慕名而来,但是山村始终还留着一丝它特有的宁静,晚风中,炊烟袅袅,饭菜飘香,依然回荡着四起的“回家吃饭”的喊声,依然有人在山中回应,依然还有夕阳慢慢拂过的乡音。
  有时候,我总是想,陶渊明在仕途不顺的时候,找到一处安然之地,是否也算是一种慰藉?多年之后,曾经有人问我,你一生的理想是什么?是功成名就,还是为了有个进可退,退可守的晚年?我哑然失笑,突然想起自己的先辈选择这一地山野居住的目的,不就是为了退避朝廷,选择隐居的吗?功成名就的最后,是为了什么?不也就是为了有一个平静的归处吗?那么,我们之前孜孜以求的,是不是转了个圈,也就是为了回到原处?
  山的静,水的清,还有清风徐徐,还有一墙篱笆下,慢慢开满的菊花地。沿着小径慢慢往前,似乎可以看见一片的金银花,年轻时的母亲正站在花下,伸手摘花。而小时候的我,正穿过篱笆墙,剪下一簇簇菊花,并排放在一起,一束送给了邻家的姐姐,一束插在了花瓶之中。母亲摘好金银花,用一个布袋装好,然后放在不远的溪石上,待晒干,就可以入药了。金银花有清凉解毒的功效,村里人常常晒干卖给一些药农,我们家也不例外。
  似乎没过不久,父亲就回来了,远远的,就能看到他风尘仆仆的样子,远远的,就听到他熟悉的嗓音,在田野的远处,朗声呼唤着。我们来不及收拾身上的狼狈,远远地朝他奔跑过去。父亲回来,也就是,又要过年了。似乎,鼻尖还回绕着淡淡的肉香,耳边还回荡着亲人们的欢笑声。
  一年近了,又远了。远了,又渐渐近了。满山的树在风中,依然齐刷刷得一个方向弯去,而我,也只能在回忆里想起往事,想起童年,想起里面的五味杂陈,想起自己挥不去的遗憾。若是将来,能够择这样子一个地方老去,心里,也是欢喜的吧。
  有一天和朋友聊起,说将来老了的时候,应该做些什么。朋友说,选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养一些鸡鸭,清晨赶着它们出去,晚了呼唤它们回家,然后种一小块地,种些青菜豆苗啥的,等成熟了采摘来吃,吃不完的就送人或者卖给别人,闲的时候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傍晚欣赏夕阳满山,夜里看星星漫天。偶尔,还能看着萤火虫入眠,听蝉鸣蛙叫,听风吹过树林的声音。没事的时候,打打太极,听听音乐,然后枕着石头,看溪流从身边流过,晚霞映红天空。偶尔还能抓抓鱼,溅一地水花。下雨的时候,就隔着帘子看雨落,看地面积起一条条水路,看田野里一片翠绿中开出几朵红花。如果可能,还会穿着一件蓑衣,顶着风雨,感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情画意,看着有着愁怨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支着油纸伞穿过巷子,小径深处,还能看到一地的落花。就这样,等春来秋去,等白发苍苍,等一个宁静的地老天荒。朋友说,如果能够这样子,如果我的那一半也能陪着我,那人生,就圆满了。
  我的脑海里出现她言语里的画面,仿佛一切回忆排山倒海而来,这一切,在我小时候,不就是我一直嫌弃着的平凡的乡村一景吗?有花开,有落日,有蓝天,有田野,有淳朴的乡音,有鸡犬相闻,有山泉清澈,有阡陌小路。所有朋友能够想到的,那里,都有。这个时候,我心里就满满的都是酸涩,原来,我也是向往着这样一个地方的。我终于明白,有些东西,当你拥有的时候,不会觉得她好,当你失去了,才知道失去的可贵。人生兜兜转转,看过很多风景,见过很多人之后,才知道,心里一直希望得到的,其实一直都在那里。你等的那个人,你爱着的那一片土地,其实,就是你曾经未曾在意的。终于,我潸然泪下。终于,我的心开始慢慢长大,开始懂得了父亲当年的那句话。有些病,总要经历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治愈的吧。 共 5298 字 2 页 首页12下一页尾页

发表评论